湘南革命之火,从湘南学联点燃
衡阳日报2月12日讯(王苏燕)青瓦屋面、杉木板墙、雕花门窗。这座青砖灰瓦的清代建筑给人简约大气、古朴典雅的印象。湘南学联,原为“浮桥公所”,旧址陈列馆位于江东粤汉马路1号。这座原本并不起眼的普通建筑,在1919年被历史赋予了重大使命,见证了壮烈的中国现代革命史,更是全国唯一的学运纪念馆。
追寻着当年的红色足迹,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蕴藏无限力量的“红色摇篮”,聆听其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衡阳学界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6月7日,在湖南三师学生蒋先云、黄静源及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生夏明翰等组织领导下,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经衡阳教育界、工商界决议,赶走霸占“浮桥公所”居住的清提督申堂发,将其划归湘南学生联合会使用,“浮桥公所”从此成为“湘南学联”总部所在地。
“五四运动之衡地各项爱国运动,均系该会主持,成绩颇为可观。驱张运动发生,驻衡驱张请愿代表团实得该会之助不少。”《先驱》在1922年10月15日出版的12号刊中对湘南学联作了高度评价。学联成立后,积极组织和领导湘南地区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抵制日货,宣传新思想,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导青年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湘南地区学生运动的发展,成为“五四”时期湘南学生运动的中心。
“湘南学联是我党初创时期、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不仅为湘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展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湘南学联纪念馆馆长伍莉兰向记者介绍。
毛泽东对湘南学联极为关注,除亲自在这里建立及发展党团组织外,还全面指导学运,要求学联成员到水口山、郴州、衡山及湘南各地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从1921年10月到1925年8月,毛泽东先后四次来衡阳指导革命,作了三次极为重要的讲演,两次住在湘南学联。
湘南学联从1919年6月创建,至1927年5月沁日事变结束,历经8年,功勋显赫,群星璀灿,让革命烈火燃遍湘南地区。许多学联成员参加了湘南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等,在建国后成为我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不少成员为革命事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先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了中华民族史册上百世流芳的烈士。
“湘南学联纪念馆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伍莉兰表示,湘南学联纪念馆开馆53年来,接待的观众达1000万人次以上,坚持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的流动展览30多年,受教育的人数同样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占近50%。纪念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湘南学联接待了2万多名中小学生。人民路小学、祝融路小学、市九中、十七中、铁一中等学校来这里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足迹”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全市许多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来此开展“寻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等主题党日活动。
“看,这里是毛爷爷住过的地方,当年毛爷爷来衡阳开展革命活动,晚上住在这里还工作到深夜呢......”循声望去,一位老人正轻声慢语地向身旁的小男孩介绍眼前的陈设。
经交谈得知,这位颜学义老人今年已71岁,家住在石鼓区,经常带着孙儿来此参观。“我们那代人见证了国家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富强民主,走上辉煌的道路。作为劳动人民家庭的孩子,我不仅要自己参加国家的发展建设,也有责任将革命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老人的语气平和且坚定。
采访手记:
从五四运动到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诞生于衡阳的湘南学生联合会团结“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的有志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600多名青年为了民族复兴,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牺牲奋斗,用青春和生命立下不朽功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时今日,夏明翰、蒋先云、毛泽建、黄静源等革命英烈的名字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世代传承。
追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就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缅怀湘南学联前辈的丰功伟绩,弘扬湘南学联的红色文化精神,将激励着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追寻着当年的红色足迹,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蕴藏无限力量的“红色摇篮”,聆听其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衡阳学界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6月7日,在湖南三师学生蒋先云、黄静源及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生夏明翰等组织领导下,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经衡阳教育界、工商界决议,赶走霸占“浮桥公所”居住的清提督申堂发,将其划归湘南学生联合会使用,“浮桥公所”从此成为“湘南学联”总部所在地。
“五四运动之衡地各项爱国运动,均系该会主持,成绩颇为可观。驱张运动发生,驻衡驱张请愿代表团实得该会之助不少。”《先驱》在1922年10月15日出版的12号刊中对湘南学联作了高度评价。学联成立后,积极组织和领导湘南地区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抵制日货,宣传新思想,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导青年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湘南地区学生运动的发展,成为“五四”时期湘南学生运动的中心。
“湘南学联是我党初创时期、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不仅为湘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展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湘南学联纪念馆馆长伍莉兰向记者介绍。
毛泽东对湘南学联极为关注,除亲自在这里建立及发展党团组织外,还全面指导学运,要求学联成员到水口山、郴州、衡山及湘南各地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从1921年10月到1925年8月,毛泽东先后四次来衡阳指导革命,作了三次极为重要的讲演,两次住在湘南学联。
湘南学联从1919年6月创建,至1927年5月沁日事变结束,历经8年,功勋显赫,群星璀灿,让革命烈火燃遍湘南地区。许多学联成员参加了湘南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等,在建国后成为我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不少成员为革命事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先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了中华民族史册上百世流芳的烈士。
“湘南学联纪念馆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伍莉兰表示,湘南学联纪念馆开馆53年来,接待的观众达1000万人次以上,坚持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的流动展览30多年,受教育的人数同样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占近50%。纪念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湘南学联接待了2万多名中小学生。人民路小学、祝融路小学、市九中、十七中、铁一中等学校来这里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足迹”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全市许多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来此开展“寻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等主题党日活动。
“看,这里是毛爷爷住过的地方,当年毛爷爷来衡阳开展革命活动,晚上住在这里还工作到深夜呢......”循声望去,一位老人正轻声慢语地向身旁的小男孩介绍眼前的陈设。
经交谈得知,这位颜学义老人今年已71岁,家住在石鼓区,经常带着孙儿来此参观。“我们那代人见证了国家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富强民主,走上辉煌的道路。作为劳动人民家庭的孩子,我不仅要自己参加国家的发展建设,也有责任将革命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老人的语气平和且坚定。
采访手记:
从五四运动到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诞生于衡阳的湘南学生联合会团结“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的有志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600多名青年为了民族复兴,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牺牲奋斗,用青春和生命立下不朽功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时今日,夏明翰、蒋先云、毛泽建、黄静源等革命英烈的名字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世代传承。
追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就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缅怀湘南学联前辈的丰功伟绩,弘扬湘南学联的红色文化精神,将激励着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