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貌·新气象丨杜西村里年味浓

  衡阳日报2月10日讯(记者邹红辉) 进入腊月,常宁市白沙镇杜西村年味渐浓。

  杜西村地处偏远山区,田少人多,交通不便。2018年5月,衡阳日报社扶贫工作队驻村后,以加强村支部建设为抓手,团结“村支”两委班子,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利用媒体优势打造“杜西村黄花梨采摘节”“引客入村旅游”等扶贫品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年时间,将一个没有村民服务中心、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变成了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齐全的先进村,村中226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近日,笔者来到该村,只见村中心的空地上矗立起一栋两层村民服务中心,“为人民服务”的鲜红大字熠熠发光,金融代办、水电代缴、劳动就业、民政事务等6个窗口一字排开。正在办事的村民说,以前要办个证明、手续得打车到镇里、市里,如今,在这里都可一站式搞定。服务中心外是四通八达的通组公路,路旁正在安装太阳能路灯。

  驻村第一书记、衡阳日报社扶贫工作队长张闽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近年来,工作队在报社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了三届采摘节,把村里的农副产品卖到了常宁市、衡阳市;发动村民种植高粱、养殖山羊,开发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开办缝纫加工车间,连续2年让脱贫户人均分红200元;“旱改田”70多亩,入组公路全面硬化、安装116盏太阳能路灯,维修水渠680米,完成村部建设,添置现代办公设施,实现一站式服务;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实现老中青结合,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下一步,还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造100亩果园,让村民保收增收。

  村部不远处就是新建的4栋5层楼安置房,住着43户184人的拆迁安置户。走进脱贫户谢扬文、江九凤夫妇的安置新房----100平方米的新房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阳台上晒着干鱼、花生等年货,客厅挂着工作队赠送的祝贺乔迁的风景画和镇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夫妇俩自豪地介绍,去年靠种植20亩尾参收入6万元,儿子也考上了大连市海运学校。

  在杜西村6组,笔者见一户人家正在杀羊,进去一问,得知是低保户雷云章之家。据他介绍,去年他不仅获得了政府的1万元危房改造补贴修建了一层住房,还通过养羊实现年收入3万多元,现有存栏羊100余头,前不久还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一起看春晚。
【编辑:钟文婷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