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党史凝聚奋进伟力,强党性助力乡村振兴

  衡阳日报讯(记者唐翔)芳菲四月,倾城春光下,石鼓区角山镇满目皆是万物荣滋、生机勃发的景象。4月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群策,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率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前往衡阳市脱贫攻坚典型----石鼓区角山镇利民村参观考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山水莲花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学习。

  这次学习的主题是“学史增信”。理论学习中心组一行深入农家屋场、田间地头,边走边听、边问边学、边看边悟,紧贴地气、紧扣问题,见人见事、见精神见思想。考察过程中,产业扶贫项目蓬勃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洋溢幸福感的笑脸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观考察结束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利民村村部召开“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群策强调,要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并把增信建立在全面把握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上,从中坚定信仰、增强信念、提振信心、增进信赖,坚持“学而信”与“学而行”有机统一,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

  “精准扶贫”提出八年来,石鼓区建档立卡贫困户946户2432人全部脱贫摘帽,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交出了“精准扶贫三湘巨变”的石鼓答卷。

  环境优美的利民村,村里村外的翻天覆地、焕然一新,也让人注目。该村2014年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2016年脱贫摘帽。自2018年以来,利民村多措并举整治生态环境,聚力打造全市最美乡村。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主拆除空心房、废弃杂房1.38万平方米,全村空心房、废弃杂房拆除率达到100%;自主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100余亩,每个村组干道、庭院绿化及村级公共绿化率均达到90%以上,群众改厕自发率超过75%。通过实施道路提质改造三年计划,村民筹工筹劳硬化油化绿化道路40公里,全村主要干线都实现了硬化、油化,清理污水沟20多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0余盏,清理陈年垃圾堆物700多吨;争取各方面资金548万元,分别用于村级水利、垃圾站建设、饮水、房屋改造等项目建设;通过全面整治生态环境,利民村成功实现美丽乡村“升级”。近年来,该村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利民村的变化就是衡阳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朵浪花,就是衡阳322个贫困村脱贫的缩影!”一路走来,目睹利民村的喜人变化,邓群策坚定地表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史增信”的课堂搬到这里,就是要以身临其境的方式,真切体验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巨变,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每个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党一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聚焦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学习了石鼓区角山镇过去在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为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为衡阳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汇聚更大智慧和力量。研讨会上,朱健、赖馨正、张霞、胡绪阳等中心组成员先后发言,分享心得和体会,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朱宏弼介绍了该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编辑:唐锦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