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
衡阳日报讯(记者陈润)12月22日上午,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递补李晓霞等5名市委候补委员为市委委员的决定草案》《中共衡阳市委关于制定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共产党衡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市委书记邓群策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作总结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就《中共衡阳市委关于制定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审议稿)》作起草说明。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邓群策、朱健、廖健、刘光跃、段志刚、刘泽友、罗琼、毛朝晖、刘正兴、张霞、胡绪阳、杨龙金在主席台就座。廖健就递补5名市委候补委员为市委委员事宜作说明。
出席全会的市委委员应到53人,实到47人;市委候补委员应到7人,实到7人,符合规定人数。
全会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以来,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全会强调,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与省委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把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与实施市委“一体两翼”战略贯通起来,整体把握、一体领会、全面贯彻,把科学思想转化为真理力量、战略思路转化为战术方法、工作构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凝聚起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衡阳篇章的强大合力。
会议指出,省委赋予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既是全省布局,也是衡阳荣光;既是历史使命,也是人民期盼;既是目标指引,也是路径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率先融入新发展格局、率先补齐短板弱项,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衡阳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进军。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挑战、底线要求、目标体系,抓牢抓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着力点,在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中走在前、当主力。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主力。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八大基地”,扎实推进“一轴三廊”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先进轨道交通及机械工程等14条优势产业链,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要从推进衡阳高质量发展出发,竭尽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实现原地倍增,加强培育企业上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质量建设以衡州大道科创走廊为主平台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全力塑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实施消费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城市和乡村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走在前、当主力。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着力推进“西南云大”城镇群建设,打造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联动发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构建“一核一圈一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精细农业、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衡阳。竭力办好民生事业,围绕群众增收、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领域补齐民生短板。
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法治衡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在实现高效能治理中走在前、当主力。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开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还就当前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不是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的在职市级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纪委常委、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邓群策、朱健、廖健、刘光跃、段志刚、刘泽友、罗琼、毛朝晖、刘正兴、张霞、胡绪阳、杨龙金在主席台就座。廖健就递补5名市委候补委员为市委委员事宜作说明。
出席全会的市委委员应到53人,实到47人;市委候补委员应到7人,实到7人,符合规定人数。
全会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以来,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全会强调,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与省委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把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与实施市委“一体两翼”战略贯通起来,整体把握、一体领会、全面贯彻,把科学思想转化为真理力量、战略思路转化为战术方法、工作构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凝聚起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衡阳篇章的强大合力。
会议指出,省委赋予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既是全省布局,也是衡阳荣光;既是历史使命,也是人民期盼;既是目标指引,也是路径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率先融入新发展格局、率先补齐短板弱项,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衡阳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进军。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挑战、底线要求、目标体系,抓牢抓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着力点,在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中走在前、当主力。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主力。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八大基地”,扎实推进“一轴三廊”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先进轨道交通及机械工程等14条优势产业链,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要从推进衡阳高质量发展出发,竭尽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实现原地倍增,加强培育企业上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质量建设以衡州大道科创走廊为主平台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全力塑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实施消费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城市和乡村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走在前、当主力。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着力推进“西南云大”城镇群建设,打造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联动发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构建“一核一圈一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精细农业、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衡阳。竭力办好民生事业,围绕群众增收、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领域补齐民生短板。
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法治衡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在实现高效能治理中走在前、当主力。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开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还就当前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不是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的在职市级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纪委常委、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