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衡阳保障改善民生成绩亮眼

  记者唐海强

  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市民生支出292.2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4万人、农村转移就业4.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左右……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各项问题,衡阳保障改善民生成绩亮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民生实事扎实办好

  截至10月底,全市民生支出292.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79%,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较上年大幅度增长。乡镇全科医生全覆盖、自然村通水泥路等2个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4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左右。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有力,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8万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40%,城区大班额全面清零。加大房地产遗留问题处理,目前化解房产办证问题2.1万户,8300多户群众拿到房产证。启动409个老旧小区改造,石鼓区青山街道和陕西巷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全省示范。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落户衡阳,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持续增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14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实现“十六连调”。三项社保费用征收实行大型企业减半、中小微企业免征,大为减轻了企业负担。市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暨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三落实”专项行动,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补实现双提标。

  社会治理切实加强

  推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加快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市安全感调查得分首次突破90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推行“五中心合一”的信访超市模式和“最多访一次”,信访“三无县”建设再创新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抓好打击任务“六清”工作和长效长治“六建”工作,重大案件办理得到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充分肯定。坚持将禁毒工作作为第四大攻坚战和重大政治任务,严厉打击外流贩毒、场所涉毒、公职人员涉毒违法犯罪,全市强戒收治率由84%上升至98%,外流贩毒人数下降73.9%。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疫情防控双战双胜

  我市坚决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构建起“党政主防、部门联防、社会共防、民众自防”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合格答卷。仅用38天实现48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连续保持29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社区传播零发生。在全省率先建立应对疫情保障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品种齐全、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全年物价涨幅始终保持全省最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全省第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胜”。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以决战姿态打好收官之战,及时调优补强帮扶力量,保障扶贫专项资金4.7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应搬尽搬,高质量完成7890户16071人的年度减贫目标任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条件,累计32.2万人实现脱贫,国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组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新增扶贫车间604个,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7641个,转移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1.89万人,返乡回流人员基本实现就近就业。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建设,举办衡阳市消费扶贫产品交易博览会暨消费扶贫年货节,全年消费扶贫销售额达10.46亿元。

  污染防治对症施策

  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夏季攻势”项目1079个,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松亭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通水,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经验在全省推介。省定29项河长制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蒸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市城区公交车全部替换成新能源车,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5个尾矿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轻中度污染耕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或休耕。完成国省反馈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16个,办结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件96件。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报告获全国二等奖。积极推进禁捕退捕工作,湘江流域实行全面禁渔。

  重大风险及时化解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相关要求,切实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三公”经费较年初预算压减10%以上。加强县级“三保”工作调度,耒阳市、衡东县开展县级预算编制审核试点。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始终坚守“3个10%”的政策红线。深入开展涉非涉稳风险专项排查和民营企业清欠工作,摸排市场主体4800余家,全市非法集资立案数、涉及投资户人数、涉案金额三个指标均实现下降,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编辑:唐锦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