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位衡商大咖齐聚一堂,为衡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文/记者:金明达 周连武
图/记者:罗盟

9月29日举行的2018衡州经济发展论坛衡商大会上,记者采访了6位全国各地衡阳商会的负责人、热心企业家,请他们围绕“衡阳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为家乡经济发展投资投智、把脉开方。
有的企业家明确提出,承接产业转移,振兴实体经济,首先必须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衡阳发展的战略定位应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的企业家则认为,人才和科技,是未来衡阳经济腾飞的关键!衡阳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大力招揽人才,一方面还要加大科研投入;还有的企业家表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配方”。
虽然各位大咖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他们一心一意为家乡谋发展的真情令人非常感动。下面,具体听听6位衡商大咖怎么说!
上海市衡阳商会会长、上海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
做好科学发展规划,携手共建美丽衡阳

我是一个地道的衡阳人,如果要我用一句诗形容了自己的故乡,我会用“祝融万丈拔地起, 欲见不见轻烟里”。没错,衡阳不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还是一座人杰地灵的现代都市。
故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它不但地理位置绝佳,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且交通条件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更重要的是,衡阳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一块福地,诞生了王夫之、彭玉麟、唐群英、罗荣桓等历史名人,每当我向别人介绍起家乡,心里满是自豪。
衡阳如此美丽,值得我们用心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在我看来,一座城市规划的战略定位可以分为高低四个层次,最低层的规划是单纯的贩卖矿产等资源,稍高一级的是将资源打造成产品,再进行出售。再高一阶的是搭建平台,提供金融服务,吸引企业投资入驻。而更高一级是,打造城市文化,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不同层次的战略定位,一定需要不同的规划,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空间。我认为,衡阳完全可以根据最高级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吸引高端科技产业入驻,着力打造三至四个龙头产业链,把全市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以南岳衡山为中心,深挖全市旅游资源连片推广,充分发展第三产业。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近两年来,上海衡阳商会一直鼓励衡阳籍企业家们回乡创业投资。目前先后有近12家企业在衡阳有实质性的项目启动或项目规划,比如佰龄天寿中国医学中心项目、耒阳市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PPP项目等,已投资和拟投资总金额共计50亿元。此外,还有更多的项目正在引进接洽当中。
今后,我会继续用心讲好衡阳故事、传播衡阳声音,积极宣传衡阳、推荐衡阳,让更多人了解衡阳、走进衡阳。同时义无反顾、勇挑重担、全心全意帮助衡阳科学发展,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
广东省湖南衡阳商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陈章连: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是振兴衡阳实体经济最好“配方”

如今,家乡衡阳的投资环境令我耳目一新,所见所闻令人惊喜。特别是以郑建新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发出打造省级副中心区域城市的号召,更是说出了咱们衡阳人藏在心里多年的期望,吹响了衡阳走向新时代的集结号,催人奋进。
在我看来,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就是承接产业转移,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好的“配方”。企业经营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让企业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办最快的事,只有实现这样的营商环境,才能将好企业留住,并让更多企业家来衡阳投资置业。
优化营商环境,主要靠的各级领导的真抓实干,只有他们真抓实干,才会有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自去年开始组织企业家回家乡考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衡阳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无论是在耒阳市还是在衡阳县,主要领导平易近人、主动作为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议论说干部都这样实干,衡阳没有什么事情干不成,企业没有什么困难难得倒;政府都这样务实,我们衡阳肯定有希望,企业肯定能发展。
另外,我还得知,现在衡阳正在不断提升软实力,支撑硬环境,为企业招才引智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全面启动“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进行“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等,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投资扎根衡阳的信心。希望今后衡阳政府部门能够一如既往地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出台落实一系列好政策,将衡阳政策红利转换为现实生产力,让企业得到真正实惠。
我们商会很多会员热切希望早日回乡投资创业,真诚希望衡阳各部门能够加快落实,推动更多来衡投资的项目落地,让我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把家乡打造成富饶、美丽、文明的新衡阳。
深圳市衡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泉:
聚人才抓科技,是未来衡阳经济腾飞的关键

历史上,衡阳人吃苦耐劳,奋发有为,使得家乡民殷地富,人才辈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霸蛮”的衡阳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在湖南、全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作为离乡在外创业、经商的衡阳人,近年来每次回到家乡,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认为,衡阳若想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大力招揽人才。不但可以通过政策吸引国内各大高校的人才来衡阳安家落户,还可以通过企业广泛猎取日韩、新加坡、欧美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优秀人才。只有让衡阳成为一个人才聚集地,才能更好得帮助企业打造一支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精、尖产业研发队伍。
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要把握行业方向,关注产业未来,加大科研投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互联网+服务的深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对当前企业用工难、劳动力成本攀升的困境,发展人工智能势必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希望衡阳孵化和扶植更多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做强做大,努力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衡阳经济的名片。同时,引进并集聚一批龙头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充分利用衡阳现有的资源、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推出一些在技术上有优势、勇于创新的本土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兼并重组,形成双赢的局面。
衡阳作为水、陆、空、铁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发达便利、传统机械工业基础深厚、产业人才集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只要我们抓住当前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不堪重负、产业转移这历史性机遇,拓宽思路,积极招商引资,打造具有衡阳特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假以时日,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衡阳定将横空出世。
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
用数字经济激发传统产业变革

衡阳市不仅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更是中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衡阳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智慧运物流、智能汽车制造等数字经济产业,为衡阳经济转型提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空间,衡阳正在由传统工业大市向工业互联网强市大步迈进。
衡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借助数字经济,激发传统产业变革,实现传统产业飞跃发展。近年来,通过“互联网+产业”模式,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提升了效能,突破瓶颈。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等多种形态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点。让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联、互通,有效融合,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
衡阳正在实施工业“3311”发展战略工程,非常有前瞻性和魄力,集中力量,挖掘潜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千亿级产业链的打造,离不开数字经济助力。
不论是承接产业转移,还是振兴实体经济,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相信衡阳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800万衡阳人民的努力下,衡阳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周达文:
招商引资项目要有发展动能

以前在大家的印象中,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比,衡阳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投资环境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人的观念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担心企业来了之后的发展。
经过2017年对包括衡阳等全国多地考察和评估后,看到衡阳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新宙邦董事会决定在松木经开区投资兴建新宙邦衡阳基地,并成立控股子公司“湖南福邦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24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2亿元,年利税超过2亿元。这将成为新宙邦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的重要基地,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提供优质的核心新材料。
为什么会选择落户松木经开区呢?除了衡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公共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政务环境高效等天时、地利、人和之独特优势外,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进取,坚持改革创新,为来衡投资者营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让我们消除了以往的顾虑,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衡阳要会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和强大吸附能力。市委、市政府提出“3311”工程,做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高瞻远瞩,蓝图绘就,再加之最强执行力推进,产业生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日渐增大增强,发展前景看好。
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是产业升级换代,衡阳正着力招商引资,但并意味着零门槛招项目,项目要有自身发展的强大动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而生命力源自创新,衡阳要对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扶持,增强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实体经济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深圳市衡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瑞达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家达:
用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的智慧成长

衡阳要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抓住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发展机遇智能制造(工业4.0),实现制造业的智慧成长。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出现了人机互连、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领域,新兴的信息产业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即工业4.0新模式)是用智能的技术和制造的技术相融合,用智能的技术来解决制造的问题。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方向,衡阳要有所作为,必须下足功夫,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协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打造面向工业4.0的智能工厂,推进精益化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要整合资源和集聚资源,寻找和对接符合工业4.0的项目,尤其要实现产业链承接转移,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再到销售环节,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在这方面,衡阳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有些项目已在落地,形势很好。
产业承接中,高端制造业是大家争夺的焦点之一,而其中高端人才又是关键。想要招来高端人才,留住人才,政府层面需提供宜居的环境,城市相关的配套设施,诸如交通、医疗、教育等等,就要跟上来甚至要超前,提供贴心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创新之外的问题,人才才能在衡阳扎根,让衡阳成为第二故乡,安居乐业。人才留住了,企业有了发展的第一要素,通过人才的创新为企业提供动能,企业兴旺,城市有活力。
衡阳具有很多优势,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抓住产业转移和智能制造机遇,可以与发达地区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在新时代实现飞跃和赶超。

(编辑:周兰迪 责编:雷昕 三审:李少华)
-----------------------------------------------------------------------
相关阅读
- ·6位衡商大咖齐聚一堂,为衡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18-09-30
- ·郑建新:凝聚衡商力量打造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2018-09-30
- ·2018衡州经济发展论坛昨日签约82个项目,总引资额820亿元2018-09-30
- ·2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总投资207.5亿元,郑建新宣布开工投产2018-09-30
- ·做“智能”与“绿色”钢铁技术的领跑者2018-09-30
- ·“新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题论坛:抢抓新机遇,发展新产业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