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花 制图/曾卉
身材瘦小 学贯古今
其貌不扬 却敢劝曾国藩称帝
在东洲岛
他用25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将船山书院
打造成晚清“一流”学府
王闿运在衡阳37年
除了办教育,他还做了哪些事?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号湘绮,祖籍衡阳,出生于长沙,是清末民初享有盛名的大学者。他9岁能文,24岁中举,后成为曾国藩智囊团的一员。
传说他曾大胆“策反”曾国藩,劝其自立为帝。遭拒后,王闿运在游历途中萌发归隐之意。33岁,王闿运“退守”衡阳,隐居在衡阳西乡石门,一住就是12年。
▲在石门,王闿运曾居住的地方。资料图
别人归隐是“躺平”,王闿运却是换个地方继续“卷”!在石门期间,他开设私塾“不问贵贱悉与讲论”,同时疯狂著书。《周易说》《春秋公羊传笺》等重要著作相继问世,堪称晚清学术界的“高产王”。那部影响深远的《湘军志》也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船山书院,衡阳人都不陌生,是为纪念船山先生而建,但将其发扬光大者却是王闿运。船山书院初设于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后彭玉麟捐银重建于东洲岛,首推王闿运出任山长。
1891年2月,王闿运来到了东洲岛。此时,彭玉麟已逝世一年,而船山书院也景象萧索,完全没法跟他之前执掌的成都尊经书院这种“名校”比。
但谁也没想到,在他的运营下,船山书院实现了惊人逆袭:“学在船山”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不仅湖南本地的学生纷纷“南下”,连江西、广东的学子都赶来“留学”,堪称晚清教育界的“顶流IP”。
▲船山书院里,彭玉麟与王闿运塑像。资料图
王闿运的教育成果更加耀眼:杨度(帝王学大家)、齐白石(画坛巨匠)、八指头陀(著名诗僧)……这些在各领域开宗立派的人物,都曾受教于他。
近代湖湘人才井喷与文化复兴,王闿运功不可没。他常年徜徉于衡岳湘水之间,以衡阳为精神故乡,多次登临南岳,屡以诗文致敬这座雄奇的山与这座底蕴深厚的城。
这位教育界的“顶级CEO”,在东洲岛上写下了晚清教育史上最传奇的一页。
▲船山书院正门。资料图
编辑:黄铮
责任编辑: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