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画说衡阳
画说衡阳(26)丨南宋“硬骨头”李芾,全家19口共赴国难
发布日期 : 2025-07-11 17:49:20 文章来源 : 掌上衡阳

■文/王丹 制图/曾卉

南宋“硬骨头”
死守长沙三月
全家殉国
从衡阳才子到铁血统帅
看李芾(Fú‌)的壮烈人生

01
“扫黑除恶”一战成名

在石鼓书院内,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朴庄严的祠堂——李忠节公祠。这座祠堂承载着衡阳人民对抗元英雄李芾的深切缅怀。

李芾,字叔章,南宋抗元名臣,衡州人(今湖南衡阳)。其家族原籍河北,靖康年间,他的高祖李升因顽强抵抗金人被其所杀,后来曾祖父带着李芾全家迁至衡阳。

1260年,李芾靠祖荫补缺南安司户,从此踏入仕途,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随后代理祁阳县知县。该县被治理得很好,又被征召做了湖南安抚使。当时永州盗寇四起,官府招降他们,一年多都未成功。李芾直接采取雷霆手段,攻破盗寇巢穴,活捉贼首蒋时选父子,由此声名远播。

02
长沙保卫战硬刚元军

1275年,元军攻破鄂州,朝廷急调李芾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安抚使。朋友劝他别去送死,李芾怒道:“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

当时李芾女儿刚病逝,他痛哭一场便赴任。

李芾到任时,潭州粮械俱缺,他仓促募兵,勉强招了不到3000人。白天李芾在城头血战,夜晚亲自为伤兵包扎,与军民同食共寝。

围城日久,城中的箭很快用完了,李芾命人将废旧箭镞磨光,收集民间羽扇作为箭羽,立即修复好了一大批箭。城中的盐很快也吃光了,李芾取出府库中的积盐席,焚烧提取盐供军民食用。

03
全家殉国,燃尽最后一滴忠魂

1276年除夕,元军攻破城门。李芾在熊湘阁摆下最后宴席,与下属、幕僚痛饮后,对部下沈忠说:“我尽力了,应当以死殉职,我的家人也不能被俘受辱。你帮我把他们都杀了,包括我。”沈忠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推辞。李芾告诉沈忠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沈忠只得含泪应允,拿酒让李芾的家人喝醉后,将全家19人皆用刀杀死。沈忠放火焚烧了熊湘阁,再回家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纵身火海。

李芾自尽殉国的消息传出后,全城官兵和居民纷纷效仿,以身殉国。元军最终得到的,几乎是一座空城。满眼所见,尽是烧焦的房屋和沉默的尸首。

李芾死后,被追谥为忠节公,石鼓书院内的李忠节公祠,至今仍在诉说着这段悲壮往事。

正如彭玉麟所题:“毅烈炳潭州,千载英名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李芾的精神,早已融入衡阳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之中。


编辑:李健

责任编辑:李少华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