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园区
一项“湖南唯一”的国字号殊荣背后,衡阳高新区跑出低碳“加速度”
发布日期 : 2025-07-05 12:59:27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廖承雄 陆君 彭晓武

杭州西子湖畔,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的聚光灯下,“衡阳高新区”的金色字样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前海同列。

衡阳高新区报送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案例,荣耀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这是湖南省本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折射着该园区向新质生产力跃迁、跑出低碳“加速度”的峥嵘之路。

在生态环境部公示的60家案例中,衡阳高新区这片21平方公里的土地,以87%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97%的工业固废利用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削减率达6%以上‌,交出一份钢铁与绿意共生的喜人成绩单。

▲绿意盎然的衡阳高新区。

工业心脏的绿色起搏器:制度创新激活循环经济

在衡阳高新区白沙洲工业园片区,记者走进特变电工(湖南)能源建设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采访,只见一台500千伏变压器正经历“器官移植”。工程师用激光清除油箱锈迹,植入碳纤维增强绝缘系统,废旧变压器油经分子筛过滤后透出琥珀光泽。

“相当于工业版心脏搭桥手术。”公司副总经理陈松云手持仪表检测线圈参数。30天后,这台被判“退役”的设备将重焕生机,成本仅为新购变压器的7%。

2024年5月,衡阳高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率14个部门进驻该企业现场办公。“验收备案卡在消防审批环节”“新厂房电力扩容滞后”——企业痛点在“三送三解三优”行动中被逐一破解。这场由衡阳高新区创新实施的政企协同机制,最终催生全国首个输变电装备再制造中心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奇迹。

政府部门搭建的碳积分交易平台,让企业固废回收量同比提升42%。在政策驱动下,衡阳高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97%,再生资源回收率100%,形成“回收-再制造-碳积分兑换”闭环。当第142台再生变压器并网送电,标志着衡阳高新区正式告别“开采-制造-废弃”的线性发展模式。

▲衡阳高新区首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近景。

屋顶光伏的能源密码:市场化机制重构用能体系

记者爬上鸿富锦标准厂房屋顶,看到一块块深蓝色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为清洁电能。这是衡阳高新区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我们仅花90天时间就建好装机容量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屋顶光伏电站、储能设备、EMS综合智能管理平台等。共安装1821块最新光伏发电板,性能超同行业20%左右,年发电量超过100万度。”衡阳高新控股集团旗下高新科技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富联裕展公司有幸首家用上清洁电能。其负责人告诉记者,屋顶光伏电站给企业带来4大阳光福利:首先,使用清洁电能可以享受电费优惠折扣,富联裕展是用电大户,仅电费每年就可以节省几十万元;其次,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每年需要缩减10%的能耗,此前每年花费一笔钱购买碳汇指标,使用清洁电能后,这笔费用可以冲抵一部分;再次,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前,屋顶重新做了一次安全检测和防水处理,不必担心承重与防水问题;此外,整排的光伏板架设在屋顶,还能起到防晒网的作用,降低生产车间的室内温度。

衡阳高新区构建“绿电直供+储能调节”市场体系,吸引众多新能源企业入驻。政策红利清晰可见:光伏发电享受0.42元/度补贴,余电上网溢价15%。目前园区屋顶光伏装机容量达50兆瓦,相当于28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年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在国网“源网荷储”平台大屏上,250家企业用能曲线如心电图般跳动。通过实时调度削峰填谷,衡阳高新区整体能效提升12%。当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实现绿电“自产自销”,衡阳高新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达100%,每吨标准煤创造39万元产值——超过国家标杆值13倍。

数字经脉的生态嬗变:技术革命重塑制造基因

记者来到凯新科技氮化硅车间内,目睹磨削废水流入3×3×2米的澄清池。经过12道过滤工艺,浑浊液体变回清澈水流。“我们实现了水资源三级回用。”副总经理陈运剑指着水平衡图:造粒废水净化后用于设备冷却,冷凝水经冷却塔循环利用,工业用水重复率达100%。这套系统每年节水15万吨,相当于300个家庭年用水量。

衡阳高新区推行的《绿色工厂评价规范》将资源利用率纳入考核:凯新科技通过回收95%生产废料,2024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在政策倒逼下,6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引领行业变革。

镭目科技的“RAMON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正在改写钢铁行业规则。这套全国领先的软件系统将炼钢能耗降低18%,相当于单座转炉年省燃煤2400吨。

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重点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已布局以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十大产业园、十大科技园、十大中心、十大平台。统计显示,目前衡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近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87%以上(引领值30%)。

精密啮合的绿色齿轮:系统思维构建低碳生态

昂首智造擎天起,云山湘水共潮生。自1992年建区至2025年,衡阳高新区一直以创新之姿实现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共生。

衡阳高新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系统推进园区工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为主导,以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为特色产业,以创新服务业为支撑的“两主一特一支撑”绿色发展体系。衡阳高新区近两年每年引进项目50个以上,制造业项目超半数,2亿元(含)以上项目分别为25个、37个;总投资额分别为222.8亿元、216.3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

围绕“布局集约、企业集群、产业循环”,衡阳高新区致力于把白沙片区打造为衡阳智造谷;发展科学城片区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平台;依托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跨境电商助力外向经济,把综保片区打造为湘南地区外贸基地;成功培育“输变电装备产业”“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和“智能视听产品产业”3个省级产业集群。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单项冠军6家。

坚持“生态、循环、低碳”理念,衡阳高新区积极布局数字新基建、智能制造。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80%以上,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为70%以上(引领值30%)。

衡阳高新区坚持向存量要效益、向立体要空间,着力破解园区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园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改造,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实现“绿色化”资源利用。衡阳高新区水资源产出率3400元/m3以上(引领值1500元/m3),土地资源产出率40亿元/km2左右(引领值15亿元/km2),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实行“综合化”循环利用,实施“多元化”能源供应。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内下达的节能降耗和碳排放下降目标,地下管网实施的能源梯级转换技术,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清洁能源全覆盖。

衡阳高新区始终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生态经济提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夯实绿色低碳发展根基;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园区。

衡阳高新区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为74%以上(引领值60%),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2.8%(引领值30%)。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不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6%以上(引领值3%)。园区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道路绿化普及率100%,有生态公园等9个公园广场,陆家新屋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市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衡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双碳”机遇,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扎实推进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记者手记】

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的双轮驱动

在特变电工再制造中心,记者看着AGV小车运送变压器组件,突然理解这项“湖南唯一”殊荣的深层价值——它标志着衡阳高新区转型找到关键密钥: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的双轮驱动。

当别处还在争论“环保是否影响经济”,衡阳高新区用三组数据给出答案: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比70%超过传统制造业,97%固废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6%以上的碳排放削减率(万元工业增加值)‌换来发展空间。凯新科技车间回用的每吨废水,特变电工再生的每台变压器,都在重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伦理。

最精妙的齿轮啮合发生在政策层面。“三送三解三优”机制将政府角色从监管者转化为服务者,碳积分交易让环保行为产生经济效益,网格化监管则使生态责任直抵末梢。这种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恰如再制造中心里那套MES系统——用数据流打通转型梗阻。

站在富联裕展的光伏屋顶,阳光穿透云层洒向衡州大道。远处起重机正在吊装新的光伏支架,近处车间工人在恒温环境中操作设备。这个瞬间,工业文明的钢铁筋骨与生态文明的绿色血脉终于完成历史性和解。当老工业基地的齿轮以绿色为轴精密运转,一个属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编辑:胡苏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