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县区
井头镇移风易俗“移”走群众人情负担
发布日期 : 2025-07-04 11:30:02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邹红辉 通讯员 邹健 谭连海)“这钱留着给村里修路,比摆酒席更有意义!”衡阳县井头镇原福岭村党支部书记宁文吉将子女为其摆酒庆祝80岁大寿的14万元捐赠于村道建设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为全镇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灵官组村民冯文国的家中举办婚礼,在村红白理事会建议下,每桌酒席标准降低近2/3,席数也减少近1/3,整场婚礼办下来节约1.2万元……这是日前记者在井头镇了解到的移风易俗典型事例。

近年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下发了《井头镇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制定了《井头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行动方案》,规范了红白喜事办理的流程和标准,并在全镇相关会议上讨论通过,形成决议。“全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2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简办800余起红白喜事,婚丧报备率达100%,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明显遏制。”井头镇党委书记戴湘衡介绍,目前,全镇红白喜事平均每起节省开支3万元—5万元。去年该镇平安建设综治民调工作在全市排名靠前,移风易俗工作被列为全市示范乡镇,全市移风易俗现场观摩活动在该镇圆满举行。

“以前,一桌十个碗,碗碗都是肉,既要占桌席,还得发菜金,以弥补主家招待不周,面子是撑起来了,口袋却掏空了!”说起过去办红白喜事,许多村民就苦不堪言。如今,各村(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等写入村规民约,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机制,通过红白喜事登记本,对宴席规模、费用支出等全程记录。

不仅如此,镇、村全面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通过打造南冲文化广场、移风易俗专题展厅、罗大屋秀美屋场等特色阵地,将文明标语、家风家训、典型案例等融入其中;组建19支广场舞队、村歌合唱团,将文明新风尚编成歌舞节目,开展主题巡演90余场次。


编辑:魏臻臻

责任编辑:张花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