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文鹏
6月25日,湖南高考放榜次日,许多家长和学生带着鲜花、礼花来到衡阳县江山学校,纷纷向老师表达感谢。肖正韬的父亲得知儿子取得615分的好成绩后,第一时间致电班主任老师:“谢谢您,把我儿子当‘满崽’一样用心培养!”
2025年高考,衡阳县江山学校再创佳绩:这所常年招生录取线衡阳县最低位的民办学校,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骄人成绩,再次印证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用心呵护
把学生当“满崽”宠
来自衡阳县井头镇静云村的肖正韬,从小学起就在江山学校就读,中考以967分的成绩进入学校高中部。因为认真好学、乖巧可爱,他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作“满崽”。
其实,“满崽”肖正韬的成绩并不是一开始就拔尖。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他总分只有449分,后面是各科老师齐心协力,帮他逐个攻破难关:英语老师帮助他改掉上课讲小话的坏习惯,戒掉他“全班第一”的傲气;化学成绩长期在40多分徘徊,科任老师便逐个知识点、逐个方程式给他讲解,让化学最终成为了他的优势学科,高考考了94分;还有数学,则是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联手指导……
“老师们特别细心,会观察我的每一个微表情。”王文杰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他说,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情绪非常低落,英语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他,鼓励他以阳光向上的好心情迎接高考的挑战。
老师的“满崽”不只是成绩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他们无差别的“宠爱”。比如,“90后”英语老师李瑶,考前为班上每个学生送上亲手用毛线编织的小物件;被学生称作“男神”的欧泓佑老师,会把自己收藏的周边作为奖品,送给上课积极的学生;模拟考结束后,班主任罗礼德自掏腰包请孩子们吃麦当劳;食堂为高三学子提供免费夜宵,肉蛋粉、小炒肉粉……不停地换着口味来,真是暖心又暖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设立“江山春风基金”,年均投入300万元资助特困生。金溪镇学子魏柯因家庭贫困濒临辍学,学校不仅免除其三年费用,还助其考入吉林大学,现成为华为高级工程师。三年来,该校累计资助近2000人次,380名受助学生考入本科院校,40人进入985、211高校。
“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飞翔集团董事长、江山学校董事长刘爱国介绍,江山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将用心管理的温度、暖心管理的进度、匠心管理的深度有机融合,努力将每个教育环节都化作滋养成长的源泉,将每项管理措施都化作助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成长的阶梯。
“双通道”育人
赋能高效课堂创新
“老师会根据我们的薄弱点分层教学、单独梳理知识点,连英语题型训练都是量身定制的。”王文杰口中的“分层教学”,正是江山学校破解“低进高出、高进优出”难题的密钥。
多年来,江山学校总校长刘光华、常务副校长刘文杰带领的教学管理团队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共识——在江山学校,只有两类学生:大部分是低分学生,极少部分是分数稍高的学生。若要想把低分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分学生,把高分学生进一步提升至优分学生,需要付出超常的艰辛与努力。
为此,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反复摸索,最终创建了“双通道”育人体系,将学生分为“低分逆袭”与“高分创优”两类赛道,推行“三阶发展模型”,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实行“补差培基”计划,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查漏补缺各学科知识;对成绩中等水平学生实施“增量提质”策略,通过“错题梳理+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成绩跃升;对成绩优秀生源启动“拔尖培优”项目,引入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与此同时,学校推行“三环六步”高效课堂模式——预习诊断、精讲突破、巩固拓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比如,英语老师将趣味视频、词根联想等互动环节融入教学,带领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英语词汇;化学老师针对高频考点强化基础,帮助学生实现单科成绩质的飞跃。
这种“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的创新模式,让学校教学质量极大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一大批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在江山学校的培育下,考上了郑州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陆军步兵学院等理想中的大学,成功实现了“逆风翻盘”。
多元赛道突围
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在文化课之外,江山学校开辟多元成长通道。“日语实验班”成为英语薄弱学生的逆袭利器,黄可从英语41分转向日语学习,最终以114分的成绩考入本科。“体艺特长班”聘请长沙专业教师驻校授课,2024年12名学生通过音体美特长考入理想大学。
今年高考,该校的体艺特长生又有21名考生实现了双过本科线的目标。1000平方米的艺术培训楼内,钢琴房、画室、舞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让学生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在特长发展中找到自信。
师资建设是质量保障的核心。学校构建“诊断式听课—主题式教研—项目式攻关”的教师成长路径,260名教师中,涌现出多名像欧泓佑这样曾受助于学校、毕业后反哺母校的优秀教师。“青蓝工程”“教育增值奖”等机制,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形成“优待+责任”的良性循环。
从中考760分到高考物理方向461分的易娴,从中考594分到高考物理方向423分的彭士家,从英语41分到日语114分的黄可,从化学40分到94分的肖正韬……在江山学校,每年都有数百个这样的逆袭故事上演。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所学校用“双通道”育人的创新实践证明: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阳光,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
编辑:魏臻臻
责任编辑: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