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贾君豪 刘力安 李春蕾
耒阳市三架街道依托文明实践站,盘活利用好“小课堂”“小祠堂”“小队伍”“小场地”等阵地,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培育优良家风,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小课堂”释放“新能量”
三架街道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文明新风小课堂”,每月定期开课。课程内容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涵养、法律法规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推广等主题,通过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同时,通过衡阳市文明家庭、“湖南好人”等一批群众身边先进典型选树,邻里守望、互助友爱风尚在街道蔚然成风。
“小祠堂”焕发“新活力”
将乡村闲置的祠堂融入新时代文明元素,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内涵。在保留祭祀祖先传统功能的同时,巧妙植入移风易俗、禁毒拒毒、清廉文化等宣传教育内容,使其成为传承文化、教化乡里的重要阵地。三桥社区陆家祠堂成功转型为禁毒教育基地,元木村新杨家祠堂打造为“清廉屋场”,七岭社区黄泥嘴实现六姓同宗和谐共处,“旧祠新用”成为传播文明、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
“小队伍”管出“新气象”
各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倡导婚丧嫁娶简办新办:规定亲戚随礼不超过200元,规范红白事中气球等物品使用数量,大力提倡节俭操办、抵制铺张浪费。针对红白事易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探索由理事会与事主协商收取适量保洁押金的做法,事后根据保洁情况返还,有效确保了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这一做法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小场地”引领“新风尚”
充分利用乡村小舞台、运动场地等公共空间,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自2023年起连续举办两届由群众自编自演的“乡村春晚”,生动展现文明新风,深受群众喜爱。同时,通过组织“村BA”、龙舟赛、广场舞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上牌桌”的人少了,“上球场、上舞台”的人多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进一步压缩了群众“吃喝风、打牌风”等不良习俗的空间。
编辑:胡苏
责任编辑:魏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