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张花 制图/曾卉 廖莎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背不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但这一句词定能脱口而出
辛公不仅是词坛“顶流”
更是沙场“战神”
网友评价他是
文人中最能打的
武将中最有文化的
800多年前的衡州
曾是他管辖的一个地方
亦留下了他的传说

辛弃疾的童年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此时的宋朝已经风雨飘摇,而他所在的济南也沦为了金国。
辛弃疾从小父母双亡。幸运的是,祖父辛赞不仅将他抚养长大,还教他习武读史。
据说,辛赞是霍去病的“头号粉丝”,为他取名“弃疾”,寓意如霍去病般驱除国难。
公元1161年,金兵压境,辛弃疾在济南振臂一呼,集结两千义军抗金。叛徒义端和尚盗印潜逃,他单骑追杀,手起刀落。
这还不算什么,率五十轻骑“硬刚”敌营五万人,生擒叛将张安国,让他一战成名,宋高宗都为他点赞。
然而,被收编后,朝廷发了他一个江阴签判的文职,此后连上阵杀敌都成奢望,他只能在“梦里挑灯看剑”。

公元1179年,辛弃疾调任湖南安抚使,他直接搞了个大动作,创建湖南地方武装——飞虎军。其间,他多次往返衡岳湘水,经过衡阳、耒阳,写下了诸如《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的好诗词。
然而,军营初成,辛弃疾却被迫轮岗,不得不离开湖南。从公元1182年开始的20年里,辛弃疾退隐江西。
牛人就是牛人,做啥都能做到极致。退隐的这些年,江湖上多了一位“词中之龙”辛弃疾,他一生留下了六百多首词,且首首都是经典。

辛弃疾与衡阳的故事仍在续写。
好友郑如峦要到衡州(今衡阳)做知州,辛弃疾在送别宴上,连作两首词,分别是《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和《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这里的郑厚卿,就是郑如峦。在《水调歌头》中,辛弃疾回忆自己任湖南安抚使时,曾在石鼓山畔、衡阳城下停过车马。所以说“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辛弃疾一生的意难平,可能是以英雄少年出道,却在最能拼的年纪无法上阵杀敌。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病逝,死前他还大喊着“杀贼!杀贼!”

编辑:张花
责任编辑:曾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