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文鹏
阳光穿过老旧居民楼的“夹缝”,洒在石鼓区人民路小学的绿茵场里。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看到来访客人,纷纷停下脚步主动问好,还热情地讲起“刚直十礼”的典故——“这早已成了孩子们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人民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凌云笑着解释。
人民路小学是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文明之风在这里早已留下深刻的烙印。日前,经复查评估,该校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文脉传承“刚直”基因
人民路小学创办于1944年,坐落在石鼓区人民路中段——明代桂王府遗址上,前身为纪念晚清中兴名臣、兵部尚书彭玉麟的刚直小学,血脉中自带独特的文化基因。
学校编写了《刚直十礼》《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中华传统美德》三套校本教材,把彭玉麟治水救灾、拒受馈赠的故事都编了进去。
黑板上,老师们用粉笔勾勒出彭玉麟的画像,透过那坚毅的神情、深邃的目光,向孩子们诠释“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的“刚直”精神。
也是从入学那天起,老师便告诉孩子们:“做人要正直担当,像彭玉麟那样,该说的话要说,该做的事要做。”
“传帮带”里出名师
教学楼前,那座格外引人注目的师生情雕塑,静静诉说着它的原型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熊连生老师默默耕耘数十载的故事。
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会里,无论是教学名师,还是“初出茅庐”青年教师,大家一起摊开课本,坦诚切磋教艺。而通过“青蓝工程”,新入职教师与老教师结对,把良好的师德师风代代相传。
在“传帮带”的教育接力中,“刚直”的师德师风始终焕发光彩。如今,校内109名教师里,拥有特级教师2人,培养出省教学能手3人、市区级教学能手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8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有13人获得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荣誉。
文明在“小坚持”中闪光
文明教育的根,也扎在学生的“小坚持”里。当记者走进校园,他们会好奇又礼貌地问:“叔叔,你们是在采访什么?”
清明在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时,孩子们巧遇消防救援队伍,他们主动立正、敬礼的画面被本报记者偶然拍到,在网络上引发数十万浏览量、上千条评论。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主动整理图书角、帮同学捡作业本……
这些“小事”,最终暖了家长的心:“孩子现在会主动帮奶奶拎菜了。”“昨天我和孩子爸吵架,他突然说,‘妈妈,刚直的人要好好说话’,把我们都逗笑了。”
“文明校园不是一块牌子,是教师的日常、孩子的成长,是我们80年坚守的‘刚直’初心。”李凌云介绍,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打造“多特德育”品牌阵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特色活动,让文明教育浸润日常,厚植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