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贾君豪 杨冰 刘力安
衡山县白果镇依托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定规立项、文化惠民、敬老爱老”三个着力点,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
定规立项:培育移风易俗土壤
白果镇19个村(社区)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减少不必要宴请”等具体要求纳入其中。同时,不断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全程跟进、监督,并对红白喜事礼金标准、宴席规模及操办时长作出明确规定,如单方酒席不超过15桌,红事宴请1天,白事办理不超过3天。这些举措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如今在白果镇,每起红白喜事平均可节省3万元至5万元,全镇大操大办现象显著减少。
文化惠民:激发移风易俗活力
白果镇将移风易俗工作内容与岳北山歌、衡州花鼓戏、衡山皮影戏、衡山拜龙等民间非遗项目相结合,编排小品小戏、小歌小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全镇巡演。同时,他们联合县戏剧团精心创排小品《新家风进农村》、舞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移风易俗快板十唱》等文艺节目,通过镇里的广场舞队、腰鼓队和龙狮队,将移风易俗理念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接受文明新风熏陶。
敬老爱老:搭建移风易俗桥梁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为抓手,19支特色志愿服务团队近1700名志愿者重点开展扶危济困、敬老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老年驿站”“银发乐园”等阵地,让老年人在读书看报、对弈下棋、制作手工的同时,接受移风易俗内容宣传。每逢重阳节,全镇组织各村(社区)精心准备集体寿礼,并将活动全程发到村组朋友圈、微信群,引导群众关爱老人。通过一系列示范带动,让白果镇弘扬“尊老爱老敬老”传统美德更加深入人心。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