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红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据笔者多位长期参加考务工作的教师朋友称,高考考场一年比一年变化大,让人惊喜、欣慰。
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在考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一个个春风满面地走进考场,热情主动地跟监考老师问好;老师发放考卷时,考生双手接过并轻声致谢;考试进行中,全体考生自觉做到了遵规守纪、沉着冷静;从进场到出场,整个过程安安静静、井然有序。
变化在考场意外情况基本消失。例如,过去偶有发生的考生忘带身份证和准考证的现象,考生走错考场和迟到的现象,考生在考场因紧张过度而晕倒的现象,考生与监考老师发生争执的现象,等等,现在大幅减少。
变化在考生“花式出场”又“潮”又“暖”。考试结束后,有的考生以百米冲刺的方式出场,释放兴奋之情;一些考生在考点外热烈拥抱家长和老师,表达感恩之心;许多考生出场后同校门和标语亲密合影,以作青春纪念;而在考点外接受记者采访的考生,大多潇洒自如、妙语连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细节和动人的场景。比如,考生们对亲自送考的班主任老师集体鞠躬致敬;有的考生在进场时,幽默地反向安慰家长和老师“不要紧张”“等我凯旋”;有的考生考完第一场后,盛赞这次语文试卷命题水平高;等等。
据一些长期关注中国高考的观察人士称,随着改革的深入,高考的神秘感和紧张度大幅下降了,以前是“过关”,现在像“过节”,家长和考生共同度过的特殊的“成人节”。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一代代新人在健康茁壮成长,新时代的新青年对自己人生的高度负责,对前途命运的充分自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笃定。
也体现了时代在发展进步,“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和现象逐渐淡出,青年人成长成才途径越来越多样,人生价值评判标准越来越多元,理想与事业舞台越来越丰富和宽广。
还表明了经过多轮改革后的高考制度,以及全社会为高考提供的有力有效的综合保障,得到了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