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彭成
攥着刚完成的油茶检测报告,神农国油公司产销负责人徐美眉头紧锁——传统茶油游离脂肪酸超标的市场痛点,像块巨石压在心头。此时窗外飘来油茶林特有的清香,她突然拍案而起:“必须用制药标准做食用油!”
这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开启了这家企业颠覆茶油行业的征程。5年后,当消费者站在透明医药级车间里,对着全封闭管道化生产线发出惊叹时,神农国油公司用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了山茶油的品质上限。
破局:当德国工业基因注入千年油茶
在耒阳市万亩油茶林深处,藏着全球首条茶油医药级生产线。不锈钢管道交织成的“血管”中,油茶果经过100余道工序蜕变成金黄色液体,车间尘埃粒子数控制在每立方米10万个以内——这相当于手术室级别的洁净标准。徐美指着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告诉记者:“我们给每滴茶油都装了数字身份证。”
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企业攻克了茶油氧化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其研发的低温冷榨技术,使茶油保质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与中科院联合开发的分子蒸馏提纯装置,让亚麻酸含量突破10%,比普通茶油高出3倍。当同行还在用陶缸储存毛油时,神农国油公司已建成5万吨级恒温储油库,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储油罐的动态。
突围:从厨房到化妆台的产业革命
2021年春天,广州某高端商场里,标价148元的茶油精华面膜引发围观。谁也没想到,这个引爆美妆圈的爆款,竟源自神农国油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实验室的意外发现——茶枯饼中富含的茶皂素,具有惊人的抗衰功效。
这场跨界革命背后,是价值数亿元的产业版图重构。企业将油茶利用率从传统模式的60%提升至98%,把曾经被当作燃料的果壳做成生物质颗粒,把茶粕变成宠物粮添加剂,就连修剪的枝条都转化为育苗基质。当219项专利铺就的全产业链成形时,油茶这个古老作物真正完成了从“土特产”到“科技树”的蜕变。
护航者:两级平台的“隐形翅膀”
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携手耒阳市科工信局及耒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班,在神农国油苦于检测标准缺失时,联动省质检院制定《医药级茶油生产规范》;在遭遇技术人才瓶颈时,专班对接引进中南林科大专家团队;在开拓国际市场阶段,政府背书助力拿下欧盟有机认证。这种“需求未到,服务先行”的帮扶机制,成为企业敢闯技术“无人区”的底气。
如今的神农国油公司,已从山坳里的加工厂成长为国家级行业龙头。其建设的国家级油茶科创中心,正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含油量显著提升的新品种。当被问及成功密码时,徐美指着实验室里的分子结构模型说:“我们不过把科技创新刻进了每颗油茶籽的DNA里。”在这条荆棘与荣耀并存的突围之路上,传统产业的升级故事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采访随感】
一滴茶油的逆袭,映照出创业者的破壁雄心。神农国油公司以制药标准重塑传统工艺,在实验室与油茶林间架起产业跃迁的云梯。更令人动容的是,当企业挺进技术无人区时,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化作精准护航的“隐形翅膀”——这种政企同频的智慧,恰是专精特新企业突围的密钥。或许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来不是颠覆者的独舞,而是创新者与赋能者共同谱写的协奏曲。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