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县区
实践站里扬新风 移风易俗“衡”文明丨蒸湘区雨母山镇雨母村:“三个结合”让移风易俗践于行
发布日期 : 2025-05-15 11:09:59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文/图 通讯员贾君豪 张婷 刘春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相关会议精神,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各县市区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认真贯彻落实《衡阳市“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2024—2026年)实施方案》,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经验,现推出“实践站里扬新风,移风易俗‘衡’文明”系列报道,展示衡阳移风易俗工作成效,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文明乡风建设走深走实。

蒸湘区雨母山镇雨母村把文明实践站作为主阵地,通过“集中宣讲、优化村规、活动引领”三结合的方式,让移风易俗理念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该村新风尚。

集中宣讲:“家常话”讲清“大道理”

雨母村把文明实践屋场恳谈会作为宣传移风易俗理念的主形式,将移风易俗理念编成群众容易记的顺口溜,把本村群众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讲出来,从经济负担、社会风气、家庭关系等角度,深入浅出剖析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习俗的危害。将移风易俗具体内容制成卡片,采取抽中解答的互动形式,一一回答村民关心的“红白事操办标准、人情礼金规范”等问题。通过宣讲,“厚养薄葬”“不攀比”等理念深入人心。

优化村规:新规约”助扬“好村风”

雨母村把红白理事会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主力军,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伍军人、老教师、老干部、新乡贤、村干部吸收进红白理事会,根据新形势、新特点,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把“婚事彩礼不超过6万元”“丧事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等具体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通过打“感情牌”、算“经济账”、用“村规限”这样一套“组合拳”,加以“红黑榜”、积分制管理等奖惩机制落实,推动移风易俗从“倡导”走向“规范”,有效制止了“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风气。

活动引领:“新形式”带动“齐参与”

雨母村把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弘扬文明新风的主路径。把移风易俗内容编进小品小戏、快板说唱,把本村实际融入到市里的《快板十唱移风易俗“衡”文明》内容,走到群众中演出来、唱出来,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将移风易俗理念潜移默化刻进群众心中。同时,该村还通过知识竞赛、家风故事分享、“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好”字系列典型宣传文明实践活动,让“比文明”“比节俭”等成为一种新风尚。


编辑:王丹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