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彭成
在常宁市曲潭街道书泉村,一片1700余亩的山地间,藏香猪、湘黄鸡、黑(黄)山羊等悠然觅食,自动化深加工厂房内肉丸生产线高速运转,冷链物流车整装待发……这是湖南伟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伟大农业)的生态农业版图,也是公司法人、省级劳模曹伟用11年心血浇灌的“绿色梦想”。
专精特新:技术破局,打造“硬核”竞争力
走进伟大生态公司的智慧养殖场,物联网系统正将环境数据实时传输至常宁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多亏平台帮我们对接湖南农大专家,才攻克了羊肉脱膻技术难关。”曹伟指着满墙专利证书感慨。数据显示,通过平台牵线,该公司累计获得技术诊断服务32次,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
在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专精特新培育库”里,伟大农业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2018年平台协助申报首项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指导制定企业标准,2022年对接盒马鲜生完成首单200万元订单。这种“陪伴式”服务,让企业从传统养殖户蜕变为拥有3项发明专利、数字化覆盖率达80%的科技型农企。
“没有技术突破,农业只能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曹伟坦言。公司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2027年前计划新增5项发明专利,并建设畜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以科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劳模精神:扎根乡土,书写共富答卷
曹伟的劳模之路,始于对乡村振兴的执着。2014年,他放弃城市高薪,返乡承包荒山创立“养殖银行”,免费向农户提供藏香猪种苗,并以高于市场价20%回收,带动425户家庭年均增收超1.2万元。2021年,他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保底收益与股份分红,让村民共享产业增值红利,村集体经济年增12万元。
2024年7月,常宁遭遇特大暴雨,曹伟带领员工连夜抢修养殖场设施,保住价值千万元的种禽。这种“以岗为家”的奉献精神,与他在技术攻坚中“每天行走三万步”的韧劲一脉相承。正是这份担当,让他先后荣获“湖南省十佳农民”“先进扶贫个人”等称号,2025年获评省级劳模。
三产融合:数字赋能,激活全产业链
在伟大农业产品展示中心,消费者扫码溯源,即可查看湘黄鸡从育雏到包装的全流程信息。这套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数字化系统,使养殖效率提升30%,损耗率下降15%。
在曹伟的规划蓝图中,三产融合是核心战略:一产提质——2025年扩建万寿菊种植基地,为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二产增效——新建自动化肉丸生产线,年产能突破5000吨;三产拓市——启动“百城千店”计划,开设品牌体验店,直播带货占比提升至30%。
站在新起点,曹伟的目标更加明晰:力争2027年营收突破1.5亿元,并进军东南亚市场。他计划开发清真认证产品,利用低温锁鲜技术打破运输壁垒,让“真喜圆”品牌成为湖湘农业的国际名片。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曹伟常对团队说。公司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2025年将组建20人营销团队,培育既懂技术又通市场的复合型新农人。
从荒山拓荒者到行业领跑者,曹伟用11年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不仅是技术创新者,更是共富引路人。在他的带领下,湖南伟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以“专精特新”为引擎,驶向更广阔的绿色未来。
【采访随感】
在曹伟办公室,挂着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赠送的“专精特新成长路线图”,每个关键节点都标注着服务记录。这让人想起他常说的“劳模精神新内涵”——不仅是个人奋斗,更是系统赋能下的价值共创。当“养殖银行”遇上“服务银行”,当“土专家”携手“智囊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蜕变,更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质变。这种政府平台与企业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或许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数字土壤”。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