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县区
南岳公安“主防警务”改革走笔
发布日期 : 2025-05-12 16:50:50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永军 图/通讯员张选华

全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2%,可防性案件下降22.6%。这串数字背后,是市公安局南岳分局两年多来推行“主防警务”改革,让“派出所主防”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破局:从“各自为战”到“中枢牵引”

曾经,南岳分局大庙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周河每天要面对8个警种下发的不同任务。“有时候刚走访完群众,又要赶去录入重复信息,防范发案的精力都被分散了。”周河的困扰,折射出基层警务的痛点。

2022年公安部“派出所主防”改革号角吹响后,南岳公安刀刃向内:全省率先成立基础管控中心,将治安、禁毒等8个警种的基础工作“一口归集”,优化任务流程,社区民警只看“一张清单”,任务从下发到反馈全流程闭环,像拧螺丝一样精准。

更关键的是考核“指挥棒”的转变。过去“重打击轻防范”的导向被扭转,降警情、控发案、群众满意度等“主防指标”占比提升至60%。周河对此深有感触:“现在走街串巷不再是‘打卡式’走访,而是带着‘防范发案清单’找隐患,今年以来成功劝阻了10余起电诈,成就感比破个案还足。”

扎根:让“平安细胞”遍布街巷

凌晨三点,南岳大庙旁的“义警驿站”灯火通明。义警队员老李掏出笔记本记录:“西街商铺卷帘门破损2处,存在安全隐患,已联系店主整改。”这支由1200余名群众组成的“自治队伍”,如今成为南岳主防警务体系的神经末梢。

在社区警务室,“一管三防”工作法让风险防控有了“路线图”。每周都有警网融合联席会议,网格员、调解员坐在一块聊隐患,比以前各自为政高效多了。最让居民称道的是“矛盾不出格”的机制。在衡岳社区警务室,周河展示着一本调解日志:今年以来,几十起旅游纠纷、邻里纠纷在“三调联动”下妥善化解,成功率达98%。

智变:当“数字大脑”遇见“烟火人间”

在南岳分局指挥大厅,三维地图上的红点实时闪烁——那是智能门锁对重点人员的动态感知。去年国庆假期,系统突然预警:一名前科人员入住民宿,前台未按规定登记。值班民警立即指令附近快警到场核查,及时消除隐患。“现在特定对象预警准确率达98.4%,相当于给防控装上了‘千里眼’。”南岳分局副局长杨庆华介绍。

更贴心的是“精准服务”的创新。针对景区游客多的特点,中心开发“人流热力预警模型”,在祝融峰等景点设置智能监测点。今年“五一”期间,系统提前预警超负荷人流,警方及时启动分流预案,实现“零拥堵、零事故”。游客张先生点赞:“爬山时看到民警巡逻,手机还收到防扒窃提醒,安全感拉满。”

回响:改革“微创新”成为治理“金招牌”

漫步连续365天“零发案”的祝圣社区,目光所及之处,平安底色与民生温度交相辉映——物业安保力量每日身着统一巡防装备穿梭楼道,织密治安防控“安全网”;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每栋楼宇,警民联动的常态化机制让风险隐患消弭于萌芽,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零发案”的持续坚守中稳步提升。

这些“微创新”汇聚成改革洪流:基础管控中心运行以来,南岳承办全省社区警务现场会,经验登上公安部改革动态;3名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副主任,7名社区民警进入社区“两委”,基层治理话语权显著提升;25个警务室标准化建设完成,2700万元投入让“家门口的派出所”更有温度。

从“被动处警”到“主动设防”,转变的不仅是警务模式,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居民王奶奶说:“现在晚上散步,路灯亮堂、警灯闪烁,连街角的摄像头都像‘平安眼’,住在这里,踏实!”这或许就是“派出所主防”最朴素的注脚——把防线筑在百姓身边,让平安触手可及。


编辑:王丹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