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伍萍
2025年4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划破苍穹。在这壮观的航天画卷中,一段直径20余毫米的电缆正承受着1800℃的烈焰炙烤——这根由华菱线缆研制的超高温点火电缆,见证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又一次极限突破。
千里之外的湖南,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一季度集群主营收入突破650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特变电工合同签约额增长80%,金杯电工中标27亿元国家级订单,华鑫电瓷新产品开发量达150项。这组数据背后,是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与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生动注脚。
▲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
创新生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在威胜信息的智慧能效AI实验室中,前沿科技的力量正蓬勃涌动。专注的工程师们正借助先进的AI算法,对未来电网的负荷波动进行着精准模拟。这里,是威胜信息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也是其引领能源物联网行业变革的智慧源泉。这家能源物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2025年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25.3%,背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物联网+芯片+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分析与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威胜信息将新能源预测精度提升至98%,并深度参与助力沙特、印尼等国的能源数字化转型。
华鑫电瓷的车间里,废泥废渣通过自主研发的循环系统“重生”为原料,实现了95%的废料回收率。这家全球空心瓷绝缘子龙头,一季度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15.5%,其“零废弃”闭环生产模式不仅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更成为特高压领域绿色转型的标杆。
链式协同:从“产业孤岛”到“生态雨林”
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内,全球首条超特高压GIS智能生产线正高速运转。通过引入高诺铜业的T1精铜杆(国产首台套装备试产成功)和虹诚电力的绝缘材料,集群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8%,形成了“电解铜—铜杆—智能设备”的完整链条。2025年,集群新引进的荣捷智能等21个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进一步强化了在GIS、环保气体开关等领域的竞争力。
金杯电缆的5G智慧工厂中,大屏实时监控265台设备的运行数据,生产效能提升31.54%。企业一季度中标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7亿元电磁线订单,其“智能服务+绿色低碳”双轮驱动模式,正推动产值向百亿目标冲刺。
全球竞合: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方案”
特变电工的工程师们正在沙特现场调试车载移动变,这款车载式“变电站”由公司电力一、二次全产业链高效协同,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总装发运,仅用55天,刷新行业移动变电站交付效率纪录。一季度,集群“一带一路”签约额占比达30%,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15家企业组建的“出海联盟”在东南亚设立6个海外仓,形成“本地化运营+技术输出”的双轮驱动。
未来图景:从“国家级”到“世界级”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正联合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高校,组建湖南高端输变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攻关特高压交流核心设备、直流核心设备等“高精尖”技术。衡阳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推出的“入学即入岗”订单班,每年输送3000名技术人才,为产业链注入“新鲜血液”。
到2030年,集群计划建成万亿级世界产业高地。通过“智赋万企”行动,规上企业上云率达100%,1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引领行业;同时,分布式光伏有序接入、节能变压器等绿色产品占比将提升至50%,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从华鑫电瓷的绿色闭环到威胜信息的AI电网,从特变电工的海外布局到金杯电缆的智造升级,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不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更是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在这里,每一根电缆、每一台变压器都在书写着“中国标准”的故事,而这场以创新为引擎、以协同为纽带、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变革,正推动中国制造向着“世界高地”铿锵迈进。
编辑:魏臻臻
责任编辑: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