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衡阳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GDP达1049.22亿元
发布日期 : 2025-04-29 11:22:40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踏着春天的脚步,衡阳经济“首季报”新鲜出炉。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GDP总量达1049.2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新向好。

全年看首季,全局看开局。万物复苏的春天里,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衡阳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铆足劲兴产业、扩投资、促消费,全力推进“七大攻坚”,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质效提升,实现良好开局,坚定扛稳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看产业——

聚“链”成群向新提质

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日前,由衡变公司承制的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衡阳换流站最后一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全部试验一次通过。至此,衡阳换流站1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均实现一次制造成功、一次试验合格,预计今年6月全部完成安装交付。项目投运后,将形成湖北、江西、甘肃、宁夏等四大外电入湘高速通道,外电入湘能力将突破2000万千瓦。

走进位于常宁市水口山经开区的高诺(衡阳)产业园铜杆智能制造车间,经过精选分类、高温精炼去杂和全智能铸轧等一系列工序后的紫杂铜再生料,摇身一变,成了8毫米标准铜杆。目前,该企业年产15万吨低氧精铜杆生产线新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设备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将为衡阳市输变电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有力支撑。

以衡阳为集群核心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后,发展势头良好,集群链上企业订单纷至沓来,一季度营收650亿元,增长17.5%。

这是制造业作为衡阳经济压舱石持续发挥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缩影。包括输变电产业集群在内“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为主导的15条产业链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既是构建具有衡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也是衡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作为、新前景。

今年以来,我市在延续“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格局基础上,持续抓好原地倍增和承接产业转移两个关键抓手,着力推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稳五进三”,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伴着春光、乘着春风,衡阳又一百亿级“增长极”——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正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目前,园区正与全球三坐标测量仪器巨头海克斯康洽谈。双方计划落地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检测项目,拟引入高端计量型CT装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与此同时,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中国电信算力中心、雁峰大数据产业园、长高绿色智慧配电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提速快跑。

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以“新”出彩,一季度,新质生产力在衡州大地乘风起势。据统计,一季度,在这些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

看投资——

项目为王招大引强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表现突出。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增速排全省第4位、A类市州第2位,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全国4.6个百分点。

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动力是什么?项目为王!

机械轰鸣、人声交织,当下,位于耒阳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湖南先导新材的一期项目已经进入热火朝天的生产模式,公司上半年订单已排满,目前是满负荷生产,预计全年产值可突破35亿元。在建的二期项目同样切换至“奋进模式”,这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占地2000亩的“巨无霸”项目,正向着全国最大的稀有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目标拔节生长。

衡钢集团投资78亿元的特大口径连轧管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项目自去年年底开工以来也是加速推进,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将新增年地区生产总值约51亿元,为省内中高端无缝钢管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持续发挥“五制一平台”及重大项目联合保障机制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踏“春”提速。一季度,41个在衡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1亿元、为年计划的24.1%,29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9亿元、为年计划的23.1%,省市重点项目均高于年度铺排进度。其中,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特变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一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宁电入湘衡南换流站、湘投天然气调峰发电等一批项目即将投产见效。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项目招引也是喜讯连连。一季度,我市招大引强来势甚好,全市新引进招商引资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额185.33亿元,其中引进甘澳凉茶和食品深加工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比亚迪新能源电动车模块生产线、特变新型高端配电数字化工厂、程铃汽车制造等“三类500强”企业项目3个,总投资额16.5亿元。其中,2025衡商大会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242.8亿元;“湘商回归”新增注册企业22家,累计到位资金41.35亿元,为经济持续奔跑储备了充沛“动能”。

看市场——

消费“春意盎然”文旅“一路繁花”

促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

开年以来,我市持续用足用好一揽子促消费政策红利,围绕元旦、春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等消费节点,先后举办“衡有味年货节”“游购乡村”“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文化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消费马车加速驰骋。

3个月下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06亿元,同比增长6.9%。6.9%的增长中,新兴消费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贡献了较大增量。其中,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带动销售额12.74亿元,居全省第2。具体来看,带动汽车销售额7.57亿元、家电销售额2.69亿元、家装厨卫销售额1.16亿元、数码3C销售额1.32亿元、电动自行车销售额500万元。

和消费市场一样“春意盎然”的还有文旅市场。4月16日晚,南岳区大型沉浸式文旅项目“时光之城·1944”正式开园迎客,带来全新文化互动体验,为衡阳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当晚,游客们走进园区,拍照打卡、体验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还能与NPC(角色演员)互动,跟随着行进式表演,参与剧情发展,深度感受民国时期衡阳的市井烟火。

自去年成功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以来,衡阳持续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文旅场景不断上新,服务消费加速升级,新型消费持续涌现,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每逢节假日,不仅是南岳,还有东洲岛、保卫里、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石鼓书院、南岳第一峰、雨母山、酃湖公园等景区进入“人从众”模式。据统计,仅蛇年春节假期,衡阳市累计接待游客702.93万人次,同比增长41.38%;游客总花费71.90亿元,同比增长51.97%,两项指标均排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接待省外游客276.69万人次,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3月以来,衡阳又迎来史上最大外地旅行团,超8000名东北老铁跨越山海前来领略衡阳之美。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客源增幅显著。

周末不忙,来趟衡阳。随着衡阳文旅不断出圈出彩,衡阳旅游热度也持久“续航”。4月22日发布的《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2025)》榜单里,衡阳上升17个位次,跻身全国前20名。

消费越“热”,经济越“活”。踏春而来的“首季报”,洋溢着生机,积蓄着力量,孕育着希望。透过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我们对全年经济有了更多期许,也有了更强的信心。随着“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衡阳在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中将继续不断攀“高”向“新”。


编辑:魏臻臻

责任编辑:雷昕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