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金羽泽
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系省第十三条重点产业链承载项目,依托千年“衡”文化底蕴与现代工业基础,以创新模式实现“小计量”撬动“大产业”的转型突破。
项目启动半年即入选省级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通过“国企运营+产学研协同”机制,快速集聚大连金马衡器等13家签约企业,并正与全球测量技术龙头海克斯康深度洽谈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检测项目,推动高端计量型CT装置技术国产替代。
作为全国首个计量专业园区,其以产兴城路径带动本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船山时间谷”钟表基地联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及计量仪器装备展等创新实践,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怎样的“度量衡”样本?其链式发展逻辑与示范价值何在?为此,记者近日专访衡阳智能衡器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旷诗秦。
记者: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的整体规划布局怎样?未来将如何发挥区域优势?
旷诗秦: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落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署,也是衡阳市承接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园区总体规划用地8800余亩,分两期推进:一期3800亩(含首开区220亩),二期5000亩,联动“船山时间谷基地”和“衡山科学城基地”,形成“一区两基地”协同发展格局。
首开区已于2024年2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老旧厂房改造3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正在全速推进。园区聚焦“测量、计量、检验、检测”四大领域,目标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园区。依托衡阳工业门类齐全(覆盖37个工业大类)的产业基础,可为园区提供供应链、配套链的坚实支撑。未来,我们将通过“会展集聚+产城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园成为衡阳乃至湖南的“产业新引力”和“经济新引擎”。
记者:产业园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链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旷诗秦: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落实国家战略。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湖南省共建的重点项目,旨在填补国内高端计量装备技术空白,例如海克斯康拟引入的计量型CT装置技术将打破国外垄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园通过盘活老工业基地资源(如天雁机械旧厂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同时布局低空经济无人机、智能检测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现“绿智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增长极。2024年,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未来3年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助力衡阳从老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高地转型,并为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等省内优势产业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记者:目前产业园的招商引资进展如何?采取了哪些创新策略吸引优质企业?
旷诗秦:招商引资是产业园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我们已签约企业13家,包括大连金马衡器、莱拓福生物科技等5家首批入驻企业,并与海克斯康、威胜信息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在策略上,我们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政策精准匹配。针对初创型、成长型、头部企业分类制定招引政策,例如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并通过“以资引商”“招投联动”模式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二是产业链协同招商。围绕“链主”企业需求,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例如,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国家级计量产业中心,吸引高端检测设备企业落地。三是场景化招商。结合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定向引入项目。例如,海克斯康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项目,正是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需求。
记者:首开区建设进度如何?在快速推进中如何保障质量与效率?
旷诗秦:首开区是产业园的“先行示范区”,目前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220亩首开区中,天雁机械老厂区改造部分基本完成,新建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完成80%,计划2025年年中实现首批企业投产。
为确保“高质高效”,我们采取了系列硬核措施:创新管理模式。由市属国企牵头运营,省、市、区三级专班提供生态支撑,形成“企业+联盟”的协同机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建设周期。科技赋能施工。引入智能建造技术,实时监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工期与品质双达标。资源集约利用。通过盘活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实现“快速达产见效”,同时新建厂房采用绿色建筑标准,降低能耗成本。
记者:未来产业园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是否有国际化布局计划?
旷诗秦:未来,我们将重点提升产业园的全球竞争力:打造品牌高地。通过承办国际计量领域会议(如争取申办中国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大会)、举办计量仪器装备展,向全球发出“衡阳计量名片”。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推动智能检测机器人、高端质谱仪等科技成果转化,并联合中国计量大学共建产业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拓展国际合作。目前正与全球三坐标测量巨头海克斯康洽谈深度合作,未来计划引入更多国际领先技术,同时推动“衡”字号计量产品出口,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