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胡亚华)受高空槽、切变线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4月21日夜间至22日,我市遭遇一轮暴雨、强对流过程。面对这场防汛“大考”,市气象局迅速行动,周密部署,以“早、准、快”的应急响应机制,织密监测预警网络,深化部门协同联动,用专业与坚守为全市防汛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4月21日17时,市气象局启动暴雨、强对流四级应急响应;21日8时至22日8时,共发布预警信号9期49县次23717人次,其中暴雨黄色1期,雷雨大风黄色3期,雷雨大风蓝色2期,冰雹橙色1期,雷电1期,大风蓝色1期。同时,结合行业需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交通气象服务周报》《电力气象服务周报》《烟叶气象服务周报》等精细化服务材料4期,为交通疏导、电力调度、农业防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运行保驾护航。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2日14时,全市普降大雨,五个县(市、区)出现暴雨,最大小时雨强46.6毫米(祁东县马杜桥乡马杜桥站,22日3时至4时);全市出现8级以上大风,衡阳市城区、祁东、耒阳、南岳出现10级以上大风,最大瞬时风速38.1米/秒(大于12级,祁东县步云桥镇杨家台水库站)。风雨中始终挺立着气象人的身影,他们用彻夜不眠的坚守,将预警信息化作转移避险的“发令枪”;以分秒必争的作风,让气象数据成为科学调度决策的“指南针”。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