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彭成
在耒阳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家专注含砷危废治理18年的企业,用科技创新书写着“点砷成金”的传奇。
作为国内首个完全以含砷冶炼危废为原料制备高纯有色金属的环保科技企业,耒阳市焱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焱鑫有色”)依托衡阳市、耒阳市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精准帮扶,走出一条“技术立企—平台助企—产业强企”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将毒渣转化为战略资源,填补我国危废资源化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焱鑫有色所属“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产业链是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省“3+3+2”产业集群之一。
技术突围:破解世界性难题的创新密码
焱鑫有色针对目前在有色金属冶炼中,含砷矿石或渣料的处理存在提取技术难、直接回收率低和副产品多、传统砷碱渣处理方法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组建了30人研发团队,在衡阳市、耒阳市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牵线下,与中南大学、矿冶科技集团建立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了一套复杂含砷固废综合利用回收新技术及成套装备。
“湿法沉淀—火法挥发—控温提纯”集成技术,改进的烟化炉烟化设备、移动式不锈钢多用途炉和烟尘设备,实现三氧化二锑、三氧化二砷、铅铋锑锡铜铟碲金银等15种有色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含砷碱渣的特性,经破碎、水浸、压滤、净化、分离的工艺技术分类处置,实现废水零排放,解决了砷污染难题;采用独特的三级转盘窑准确控温提纯技术,将高砷物料中的砷从30%降至5%—8%,并生产出99.5%以上的高纯三氧化二砷产品,较传统工艺提升14个百分点,实现了高砷危险固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经“精炼—氧化—蒸馏—再氧化”工艺,将高锑铅铋贵金属合金分离提取,充分回收锑,提高了粗银中金、银的回收率;独特的连续生产烟化炉,其烟气余热用于干燥球团、亚硫酸钠的浓缩结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该项技术于2021年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和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专家组组长张国成院士指出:“该技术攻克了砷碱渣无害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双重难题,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焱鑫有色成功申报了28项发明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护城河。
平台助力:政企联动锻造核心竞争力
在焱鑫有色发展关键期,衡阳市、耒阳市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专员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资质瓶颈,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先后协助完成《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换证申报、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等35项资质申报,同时帮助企业争取到国家政策资金1500万元。
链式发展:构建循环经济的生态闭环
焱鑫有色依托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的产业协作网络,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通过“链主企业对接会”,与五矿铜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年处理含砷废碱渣4.5万吨,占湖南总处理量的41%。其开发的“冶炼烟气脱硫及亚硫酸钠制备”技术,创造环保效益超5000万元。
循环利用“吃干榨尽”。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焱鑫有色启动“绿色制造伙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有色冶炼废渣回收利用技改项目,技改完成后公司所有标准用电设备能效等级均达到一级,项目年节约标煤6980.66吨,减少碳排放1.88万吨。焱鑫有色入选湖南省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成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站在新起点,焱鑫有色正依托工信部门搭建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向着年处理10万吨危废、产值突破15亿元的目标迈进。这家从湘南走出的环保科技企业,用坚守诠释了“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的专精特新精神,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采访随感】站在焱鑫有色的全封闭处置车间,看着深褐色的砷碱渣在智能化设备中蜕变成银光闪烁的金属锭,这种“点砷成金”的科技魔法令人震撼。得知他们处置的砷渣连起来可绕赤道两圈,却始终保持零污染事故时,忽然读懂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坚守:在生态文明的长征路上,县域企业同样能扛起大国治污的重担。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