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通讯员 唐兰荣 全媒体记者 周琪)春风吹拂,秧苗摇曳。4月10日,在珠晖区东阳渡街道高栗村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3台插秧机正开足马力,在平整的水田中来回穿梭,为大地铺就一片片新绿。
机械化、智能化的春耕场景,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高效与活力,更为今年的粮食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承包了540亩水田用于早稻生产,3台插秧机同时作业,今天一天就已经完成了将近80亩早稻插秧,预计5至6天插秧就能全部完成。”正在指导农机手开展春插作业的种粮大户陆胜信心满满。
技术护航成为春耕的另一道风景。珠晖区成立春耕服务专班,农技员分片包干深入田间。“我们分成3个小组,从科学施肥到水位调控,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珠晖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娉婷介绍。无人机飞防、机械化插秧收割等新技术推广,让种植大户尝尽科技甜头。
今年,珠晖区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万亩,推广呈两优607、韶香100等高档优质稻品种和中安2号、臻两优8612等低镉水稻品种。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该区大力支持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建有5个大型集中育秧基地为种粮大户集中育秧提供保障,目前全区早稻栽插已全面铺开,预计4月下旬全部完成。
编辑:魏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