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文/图李境)3月20、21日,石鼓区朝阳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来到雁峰区红色山林以“穿越时空对话革命先烈,寻根问道传承船山精神”为主题,开展“红+古”沉浸式研学活动。通过红色故事体验、王船山古道探访,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接受精神洗礼。
位于一楼的衡阳红色故事体验馆运用一系列场景演绎,打造了沉浸式、走入式的红色故事主题场景体验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学习了六个红色故事:(罗荣桓)孩儿立志出乡关、(伍若兰)双枪女将建奇勋、如痴如醉(王如痴)干革命、贺恕三次被捕不变节、我军第一个特务营、黎明的口号声。通过一系列场景的演绎,小记者们感受发生在衡阳或衡阳青年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红色故事,沉浸式场景带领参观者重温革命先辈的青春岁月。移步室外,五四青年文化长廊、湘南第一团支部建团浮雕、廉政碑林等主题景观,也是小记者们学习党史国史团史的生动课堂。
来到红色影院,小记者们集体观看红色动画电影《兴国之剑》。影片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讲述了湘南起义期间小战士赵铁柱与伙伴们智斗敌寇的传奇故事。当看到主角为保护群众烧毁敌军粮草英勇牺牲时,观影现场小朋友深受感动。一名小记者说:“动画片让革命英雄不再是课本上的名字,他们的热血与我们的心跳同频共振。”
沿着蜿蜒的王船山古道拾级而上,小记者们触摸着青石板上斑驳的历史印记。这条连接十斗峰与王家祠堂的文化脉络,历经多年修复重现昔日风貌。全长5公里的步道以“晓梦—续梦—圆梦”为主线,将思想家王船山的生平与湖湘文化精髓镌刻在山水之间,穿过古道串联起来的观生居、清风阁、船山遗书处,仿佛看见船山先生的一生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又似在与这位先贤穿越时空对话,松风阵阵,那经世致用的箴言声声入耳,在这露天博物馆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小记者可触摸的文化课堂。
此次“双时空对话”活动,通过红色基因与文化根脉的深度交融,构建起“历史场景可触摸、革命精神可传承、传统文化可创新”的教育生态。小记者俱乐部负责人认为,当孩子们体验馆理解了“以身许国”的忠诚,古道上感悟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担当,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就真正走进了心田。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