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园区
以创新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访常宁市水口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向阳
发布日期 : 2025-03-24 12:18:06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吴帅 通讯员李小牛 张瑞

记者‌:作为湖南省“产业转型标兵”,水口山经开区近年来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在“经济光明论”框架下,您认为经开区保持强劲增长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刘向阳:如果把“经济光明论”比作一座灯塔,水口山经开区的实践就是这束光的具象化呈现!我们牢牢抓住“三个齿轮”——‌创新驱动齿轮‌激活产业动能,‌要素聚合齿轮‌夯实发展底盘,‌民生共富齿轮‌提升幸福指数。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例,通过“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模式,五矿铜业二期达产后产能提升40%,带动上下游17家企业形成“半小时配套圈”,2024年产业链产值突破380亿元,真正让“一块铜矿石”在园区完成从原材料到5G通信材料的价值跃升。

记者‌:传统园区常面临“创新焦虑”。水口山经开区如何破解科研转化难、人才留用难的双重困局?

‌刘向阳:我们打造了“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看这张热力图——蓝色区域是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红色区块是投资3.2亿元建设的共性技术中试基地,绿色通道是“揭榜挂帅”政策下12家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实验室。就像培育杂交水稻,我们既提供阳光(最高500万元研发补贴)、土壤(零租金孵化空间),更注重嫁接优势基因。去年金紫宇新材料团队带着石墨烯涂层技术入驻,6个月完成中试,现在产品已应用于长征火箭燃料舱,这就是创新生态的化学反应。

‌记者‌:“经济光明论”强调“增长温度”,水口山经开区如何让发展成果温暖更多百姓?

‌刘向阳:我们创新“产业+民生”方程式:每引进1个亿元项目,同步配套10个技能培训岗位、5个公益岗位;每新建1万平方米厂房,必配建2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2024年园区企业为周边村民缴纳合作医疗320万元,这才是带着泥土芬芳的发展答卷。

‌记者‌:绿色发展是“经济光明论”的重要维度。作为老工业基地,水口山经开区如何实现“生态逆袭”?

‌刘向阳:我们创造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增值”的魔术公式——投资4.5亿元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每天可“消化”3万吨废水并提取稀有金属,年回收价值超2亿元;建设全省首个“零碳智慧园区”,屋顶光伏年发电量相当于植树80万棵。更令人振奋的是,环保投入正转化为招商优势,去年有9家新能源企业因看中我们的绿电配套而落户。

‌记者‌: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水口山经开区如何续写经济光明论新篇章?

‌刘向阳:我们将打造三个“光之坐标”!‌第一束光‌投向“灯塔工厂”,投资50亿元建设有色金属数字孪生基地,让千年铜都插上AI翅膀;‌第二束光‌照亮“边境合作带”,依托中欧班列衡阳站,与麦盖提工业园共建“飞地经济走廊”;‌第三束光‌温暖“未来社区”,试点4.0版产城融合模式,规划人才公寓、社区托育、智慧菜场等15分钟生活圈。届时,我们交出的不仅是经济报表,更是新时代工业文明的幸福样本。


编辑:王丹

责任编辑:张花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