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胡亚华)3月21日,记者自市气象局了解到,根据气象数值模式和大气环流等因素,气象专家对今年我市旱涝灾情发展趋势进行“把脉”,开展分析研判。
预计3月至4月,降雨总体偏少,大部分地区偏少1—2成;入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将出现在3月中旬前期,较常年(3月18日)略偏早。气温总体正常,但冷暖起伏大,3月中旬中期至下旬中期将维持一段晴好天气,有利于春耕春播,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有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时段,部分地区有轻到中度“倒春寒”天气发生,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略偏多。4月至9月,总降雨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为750—850毫米;强降雨集中且局地极端性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能出现两个阶段的雨水集中期,中小河流洪水、暴雨山洪致灾风险较高。高温日数偏多,7月中旬至9月有持续高温,我市有旱情发生,其中北部地区出现中到重度干旱可能性大。其中7月中旬至8月,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10月至12月,暖干趋势概率较大,需重点防范干旱连晴天气导致的森林火险等级较高风险,12月发生阶段性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可能性大。
气象部门建议,防范春耕春播期阴雨寡照、倒春寒以及强对流天气;早稻区抢抓“冷尾暖头”,适时推进播种,及时采取薄膜覆盖、深水灌溉等措施抵抗冷害;油菜、蔬菜等农作物注意清沟理墒、开沟排渍避免湿渍害影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对户外活动、设施农业以及烟叶等作物生产的影响;防范持续降雨及局地较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升高风险。重点防范主汛期集中性降雨和局地极端暴雨。紧盯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关键时段,防范持续性强降雨、局地极端暴雨天气及其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防范盛夏至秋季高温干旱风险,7月中旬至9月,连晴高温对一季稻抽穗灌浆有较高热害风险,晚稻有较高干旱风险。7月上中旬为涝旱转换关键期,需提前统筹研判,做好尾水拦蓄,加强蓄水防旱和迎峰度夏等工作。警惕登陆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7月中旬至8月,南海及西太平洋地区台风活跃,需密切关注和警惕西行北上登陆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谨防旱涝急转。鉴于2025年影响旱涝因素多,变化规律复杂,气象部门将持续关注天气气候变化,加强监测预报,及时滚动更新预测预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