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绩
制图:何芬
故乡离我似乎越来越远了。父母过世,哥嫂常年又在外地,一整年下来,我就很难回到那个小村子里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窃以为对故乡再也无法寄予深情与惦念,毕竟,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看惯人间冷暖的我,觉得人间世事再也无法激起我内心情感的涟漪。可是我错了!那天,我在网上看到故乡那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石拱桥的图片时,犹如遇见故去的老父亲,顿时泪洒衣襟。内心的冷漠与包裹着的坚硬的甲胄,瞬间被击得支离破碎!
这汹涌而至的情感,我知道是来自故乡田园生活的诱惑和召唤,是过往清浅时光烙在心底的记忆,是故乡对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情呼唤!
故乡,山多桥多。山,是连绵不绝的青山,高耸入云。桥,有凌溪而过的木桥,也有平铺而过的石板桥。每次回到故乡,一步步走近这座石拱桥,我就能感受到过往时光森然逼近的厚度与温度。这座固若金汤的拱桥,伴随了我生命三分之一的时光。在这一寸一寸的时光里,填满了我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座历经岁月风雨洗礼的石拱桥已然融入我的血脉,如同连结母体的脐带,怎么割舍得了!
这一辈子似乎与桥结缘。我出生地所在的组叫巩桥组,村叫龙桥村,镇叫花桥镇。上中学在填写家庭住址时,我将所在的组写成巩桥,老师想当然地认为我写了一个错别字,特地用红笔进行纠错,改成了“拱桥”。“巩桥”确实是一座拱桥,因为饱经沧桑岁月而又牢不可破,村民一代代称之为“巩桥”。
巩桥不知修于何时,已无法作出翔实的考证。传说远古时代,一条修行千年的神龙就是从我们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出发的,祖先们为了纪念神龙,在神龙出山的地方修了一座拱桥,拱桥所在的村取名“龙桥村”。神龙沿着山谷,穿破石山口飞往山外。石峰倒塌之处起名“石龙口”,穿山而过的巨洞取名“川口龙洞”,雷公击穿的由山顶直达山脚的圆洞取名“雷打眼”,神龙鲜血流成的小溪取名“龙溪”,龙皮搁置的小桥取名为“龙皮桥”,龙角掉落的地方取名“上角头”(现叫上古头),龙尾溃烂脱落,如同绽放的莲花,其漂浮的水堰取名叫“莲花堰”。这些与龙相关的地名,可以连接成神龙出山的一个完整的路线图,完整的故事链条,让你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神话。
故事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座石拱桥也成了龙桥村名字的由来。青山此起彼伏,在大山的褶皱里散落着百十来户人家。巩桥就凌空跨在自东向西流的小溪上。溪水清澈见底,全是由汩汩山泉汇集而成,一路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巩桥谈不上宏伟,跨度大约十来米,只算得上精巧端庄。一块块重达几吨重的条石,通过雕琢打磨,严丝合缝地镶在一起。在石块纵横交错的肌理里,在暗绿的青苔里散发出一种古朴的韵味。多少次山洪暴发,我曾担心巩桥会轰然倒下,然而巩桥总是安然无恙。
巩桥如同一弯彩虹,连接小溪两边的山里人家,也是山里通往山外的交通要道。桥上留下了山里人家串串的足迹,同时也见证了全村人的悲欢离合。
我小时候,父亲总会不时地安排我送些东西去外婆家。每当经过拱桥时,我都要在桥上消磨半晌,趴在桥上数溪水中活泼可爱的游鱼,看桥下浣衣的女人在水里清洗印花的被套。稍大一点,在春种时节,我便会跟着父亲一道去水田栽秧。我挑着一担秧苗,迈上巩桥的几级石阶,会放下担子,抹去汗水,在桥面稍作歇息。再穿过纵横交错的田埂,穿过大大小小的沟渠,便来到自家的水田里,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在夏收时节,青年时期的我挑着满满一担稻谷经过巩桥时,也会放下担子在桥上稍作停歇,头顶月光,听桥下流水潺潺,听昆虫啾啾。月夜里,四处一片朦胧,吼上几嗓子,然后,我再挑着担子往回走。
我上大学时,父亲就是在巩桥上与我道别的。这是我远离故乡去外地求学与父亲最为久长的一次离别。父亲仔细叮嘱我一番后,站在桥上默默地看着我走远。转过几道丛林,转过一个山嘴,我还看到那一闪一闪跳动的红光。那是父亲在使劲地吸着香烟,我无法看清父亲悲怆的神色,却可感受到父亲心中的不舍。
巩桥不只是带给我伤感,有些美也难以从记忆中抹去。春日里,燕子呢喃,桥头垂柳吐绿,一株桃树斜斜地掠过桥头,开得一片粉艳。站在桥上,放眼看去,田地里的油菜开得极尽奢华,如同粉黄的锦缎一路铺了过去。淡紫的草籽花星星点点地装饰着田野,而整个村子里流淌着花香的流韵。夏日一到,整个村子里蓬勃着生机的新绿,巩桥旁边的瓜棚,全被爬满的藤蔓覆盖,一串串细长的豆荚在和风里颤动。在瓜棚底下摸鱼、翻蟹、捞虾,总会给我和小伙们带来莫大的快乐与惊喜。秋冬里,溪水愈加清瘦,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卵石在浅滩上一一呈现了出来,也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桥岸两边原来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后来全换成了红砖瓦房。自从村里修建了平坦的柏油路,巩桥就好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似的,闲赋了下来。村里人多数在镇里、城里买了房,桥上走的人就少了。巩桥犹如孤寂的老人守护着村庄,凄清冷寂地倒映在清亮的水里。藤蔓也从桥面的两侧恣意地伸展了出来。桥,依旧。流水,依旧。细看桥旁山里人家,似乎不像昔日的故乡,也不像昔日的桥。
回不去的故乡,一草一木都已化作天地之灵气融进了我的生命里。无论我走多远,它都会如影随形地使我魂牵梦萦。因为,在巩桥的青石板上烙下了我的青春的誓言以及儿时的梦想,连同父亲与我离别的悲伤,还有厚重如山的父爱,都永远定格在拱着背脊的巩桥上。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