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气蓬勃的新衡东。

衡东印章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大会。

为打造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衡东县理顺优化组织架构,并开展了六大行动。图为衡东县经开区。
■策划/邓明君 统筹/李永民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唐翔 通讯员颜伶俐 王峥 图/衡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朝着“县域经济强县”目标迈进,过去一年,衡东县的决心有多坚定、脚步有多铿锵?
重大项目拔节生长、高效推进,百亿级项目----绿色盐碱产业基地项目2024、2025连续两年入选省十大产业项目,并已实质性开工;成功举办衡东县第七届土菜文化旅游节,以及近十年中国印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衡东印章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大会;湘投国际燃气发电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去年衡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38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多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得分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2月7日,衡东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号召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着力稳住楼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新的一年,全县上下做实“六大支撑”,朝着“县域经济强县”目标接续奋斗。
2024步履铿锵
拼搏实干方能“硕果累累”。2024年,是衡东砥砺奋进、争先创优、收获满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亮点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持续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以“五制一平台”机制、“1+8+N”体系抓项目强实体,年度83个重点建设项目(含29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21.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13.9%,在市“五制一平台”项目建设单项考核中排名全市前列。印章文化产业园项目在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上获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标志性项目。
不断夯实园区平台。衡东经开区全年完成规上技工贸总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税收6.2亿元,同口径增长72.33%。在一年多时间内,先后完成化工园区申报、扩区、调区、扩片申请等工作,跑出了“衡东速度”,是全省第一家获批同意启动扩片工作的园区。
加快推进文旅发展。全年共举办、承办各类赛事活动20多场,接待游客约5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18.11%,均排名全市第三。罗荣桓故居纪念馆被评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亮点二·改革创新走深走实
衡东县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关键变量”,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2024年“十大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年度内33项具体改革事项全面推进。深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优化提升,新组建的城发集团、国投集团,顺利通过“AA”主体信用评级。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实施科创赋能行动,1--11月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2.21亿元,同比增长163%,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四上”企业26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均排名全市第三。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投资衡东诸事亨通”服务品牌,巩固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并联审批、超时默认,以及工业项目“先建后验”等改革成果,项目开工报建审批时长由平均40天减少为5天,审批事项由31项压减为3项。
亮点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该县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完成粮食播种总面积88.63万亩,粮食总产量39.42万吨。大力促进农村人口稳定增收,全年新认定乡村车间16家,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06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13元,增长6.1%。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7.52%。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47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4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99人。
系统塑造城乡品质。持续推进1136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居民安居、道路通畅等民生工程,完成危房改造76户,清疏县城排水管网380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1公里、国省干线8.3公里。
亮点四·民主法治更加健全
坚持“人大代表代访带访”,化解初信初访案件660余件,培育和壮大人大代表创客队伍420余人。积极推进“码上找代表”与“12345”热线深度融合,问题办结率、群众评价满意度均为100%。
支持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建设县域经济强县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全面加强提案办理,43件提案如期办结。
亮点五·党的建设提质增效
健全片组邻“三长制”组织体系,全年开展活动5400余场,解决群众问题1200余件,洣水镇依托“三长制”有效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的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全国基层党建网》等媒体宣传推介。
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深入整治“小马拉大车”问题,清理各类挂牌2052块,取消、优化事项70项。
2025再攀高峰
立下愚公移山志,风雨无阻勇向前。
新的一年,衡东县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衡东县将以省政府“七大攻坚”为统揽,以建设县域经济强县为目标,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以“四子工程”为载体,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着力做实六大支撑。
支撑一:突出奋勇争先“主基调”
强化创先争优意识。把创先争优作为“衣领子”工程来抓,锚定省县域经济考核、“五好”园区考核、营商环境考核、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核等目标,实行年初建账、每月对账、阶段清账、全年结账,做到年初铺排有谋划、有章法、有路数,年中盯人盯事、跟踪问效、全程督导,全力争先进、求进位,确保今年斩获更多荣誉。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经济工作重在“抓基数、强基础、固基本”,要坚持“四不两严防两力争”理念,持续做实经济运行“双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要围绕GDP及核心组成指标,财税、规工、固投、社零、“四上”企业等主要经济指标,科学合理分配到相关行业部门,更加注重季度均衡发展,确保指标不大起大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当好“领头雁”。
强化补短攻坚行动。聚焦县域经济短板,重点开展战略规划、产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土菜产业四大补短行动,集中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支撑二:锚定园区平台“主战场”
以“五好”园区考核为引领,落实单月“五好”园区建设联席调度机制,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产业链办和属地乡镇、园区协同抓原地倍增的机制,在2月中旬前,县科工信局要牵头对全县原地倍增项目和企业进行摸底,筛选确定今年原地倍增企业(项目)名录15家以上,对原地倍增企业精准施策、靠前服务、一线保障。
用好“中国土菜名县”“中国厨师之乡”平台,办好衡东土菜推介会,全力打造衡东土菜区域公共品牌,编好衡东土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土菜产业园建设,争创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支撑三:扭住项目建设“主抓手”
在项目谋划上争主动。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笼子”,力争完成债券资金争取不少于10亿元的目标。
在项目投资上争效益。力争年度实施重点项目78个以上,实现年度投资102亿元以上,力争“五制一平台”考核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在项目保障上争合力。要制定出台《衡东县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1+8+N”项目建设协调指挥机制,坚持项目建设“五每”工作法,构建“一个项目、一名项目管家、一名项目警官、一名项目纪检监察员”的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支撑四:聚焦市场主体“主攻点”
优培育机制。要实行市场主体培育“月统计、季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定期通报、调度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力争全年发展经营主体3300户以上。
优服务保障。要抓实用活“链长制”,推动“链办”实体化运行。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链长到一线”等活动,优化“送解优”和县级领导联点企业服务,滚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特别是要对有色金属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助企纾困。
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法治、市场、要素、政务和园区五大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大综窗改革”,全面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水平,助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按期办、提速办、优质办。
支撑五:唱响财源建设“主旋律”
“三资”盘活要提速。精准挖掘存量“三资”潜在价值,以此形成更多可用财力、有效财力来带动其他投资。
财政运行要提质。要完善“34510”财政运行工作体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兜准兜牢“三保”底线。
支撑六:守牢民生福祉“主阵地”
保民生。扎实办好2025年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机油泵厂集资房等老旧小区及周边配套设施改造建设(一期)、衡岳北路85号县税务局集资房等26个老旧小区燃气等管网改造、河西污水综合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
保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要求,纵深推进“点位工作法”“三查一曝光”,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和专项治理,防止各种风险叠加、演变、升级,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保底线。统筹抓好债务化解、信访维稳、防汛抗旱等十条底线工作,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