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衡阳丨衡阳酃酒传统酿造技艺

▲市级传承人蒋南在酿制酃酒。
酃酒产于古汉酃县,即今衡阳市区东、南部及衡南县。作为一种黄酒,历史上很多史册都给予了记载。如《湘州记》载:“湘州临丞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后汉书》卷三十二载:“有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水经注》卷三十七载:“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西晋文学家张载著《酃酒赋》之后,《湘州记》《荆州记》《晋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武林外传》《元和郡县志》《湖南通史》《衡州府志》等史籍对酃酒均有记载。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有:“衡阳擅酒名久矣。自汉传酃湖水可酿,晋孝武以之荐太庙,宋武帝以酃酒遗长孙嵩,魏太武南侵惟进酃酒,酃酒者彰灼史传,取重夷狄,凡三千年。”
由此而来,酃酒成为我国酒文化历史中记录最早最全,脉络清晰有序的名酒,在汉、晋、唐、宋以及清初成为皇家贡品。作为中国古代十大贡酒之一,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刻有“酃酒”字样的酒器,杭州博物馆收藏的“中泓贮渌酃”铭文的酒器,在大运河发现的衡州窑青瓷,都有力证明了酃酒上贡朝廷和外销的盛况。
酃酒的材料是糯米、曲药和水,糯米旧称秫米、糯秫,是当地培植的糯稻。曲药是采用南岳山系的辣蓼草、九节枫、淡竹叶、铁马根和铺地毡等20余味野生草药,以家传秘方配制。酿造酃酒之水系湘江、耒水交汇处的地下水,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溶性氧量高,水色清澈,甘洌可口。
酃酒的制造工艺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作酃酒法:以九月中,取秫米一石六斗,炊作饭。以水一石,宿渍曲七斤,炊饭令冷,酘曲汁中。覆瓮多用荷、箬,令酒香。燥复易之。”这也就是沿袭至今的酃酒酿造工艺,其五个关键步骤是:1.酿酒时间为九月中。2.水与米的比例1∶1.6。3.酘曲重酿:“酘”义同“酎”。张载《酃酒赋》云:“醇酎秋发”“酿造以秋,告成以春”,酃酒是一种酿造时间较长的“重酿酒”,生产过程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储存陈酿一年才能出厂。4.用荷叶或箬叶覆盖,使酒发酵芬香。5.严格控制酿酒温度。
酃酒制曲方法为祖先留传,经后人实践和创新得出的秘制方法。在制曲过程中,曲药积累的微生物代谢给酃酒的色、香、味赋予了独特的风格。酃酒发酵采用固液混合发酵,先糖化再酒化的复式发酵方法,酒精度较低,糖分很低,酒质稳定。
酃酒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酃酒在原产地衡阳有千年传承,“一部酃酒志,半部国酒史”,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二是文化价值:今搜集到有晋代张载、左思、曹摅、葛洪,唐代李世民、陆龟蒙、毛滂、皮日休、李贺、卢真,宋代文天祥、杨万里、米芾、辛弃疾、王安石、欧阳修,清代朱佩莲、王闿运等历代文化名人描述酃酒的诗文300余篇,其文化价值非同一般;三是经济价值:酃酒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对繁荣地方经济,造福衡阳百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实用价值:晋代以酃酒祭太庙,南北朝北魏太武帝以酃酒化解民族矛盾,宋时宫中赏给有娠后妃健身保胎,其作为祭酒、药酒、礼仪之酒的实用价值至今犹存。
如今酃酒项目保护单位为湖南省酃酒酒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为酃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申请了专利,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中国·湖南第七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最佳畅销奖。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蒋南。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吟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