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衡阳日报评论员:让安全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发布日期 : 2023-06-26 09:48:15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本报评论员

  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正在衡州大地全景式全方位开展,这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监管部门监管有力,各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演绎得精彩纷呈,持续提升了讲安全的全民意识,持续推进了会应急的全民行动。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强大的理论武器,“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管三必须”等理论成果,让我们知敬畏、守初心、明使命,使我们少走弯路、莫入歧路、不误前途,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应熟读之、深思之、笃行之。

  抓安全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重点看党政领导政治站位高不高、各级属地工作作风实不实、部门监管措施硬不硬、企业安全管理细不细、员工岗位作业严不严。抓责任不只是制度上墙,而要有长效机制作保障,主要看安全管理是否实现了全履盖、隐患排查是否实现了全领域、应急值守是否实现了全天候、安全宣传是否实现了全方位、责任落实是否实现了全链条、暗访督查是否实现了常态化。要将责任落地并让“五全一常态”底线工作机制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把责任压实到每一个层级。

  科普之于日常生活,那是需要人人应知、个个应会的基本安全常识,无差别地适用于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科普之于生产经营单位,更多的是安全与应急的专业知识,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深入学习、全面掌握、熟练运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属地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监管及管理人员,担负先自普而后普人的双重角色,应当是法制、体制、机制、制度、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类应急预案等顶层安全设计知识的集大成者。专业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机构、安全与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和科普基地应当担负安全知识与技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力军,各方力量要形成合力,把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到每一个领域。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元,是每一个工薪族早出晚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个家庭成员精心呵护的领地、扬帆起航的港湾、宅心存放的柔软处、踔厉前行的原动力,我们要把应急设防意识传输到每个家庭。大人的安全行为对小孩是最好的示范,大手携小手是最起码的监护责任,小手拉大手是最温馨的安全提示,出门前老人一句安全叮咛是最挚爱的期盼。家庭用火、用气、用电等是最常态的风险源;家用的急救包、灭火器、逃生绳、救生圈等是最常规的备用品;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伤员包扎和搬运等急救措施是家庭成员的最基本技能;110、120、119等是最常用的呼救电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很大程度就在一念之间、举手之劳。

  安全守护大众,大众成就安全。大众是安全的责任主体,更是安全的一面镜子,不仅要注重自身安全思想、意识、行为的养成,更要敢于与不安全行为作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要深刻汲取宁夏银川烧烤店“6·21”燃气爆炸事故教训,进一步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让全市人民共享安全红利、共建美好生活!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