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让每一块文化“矿石”都歌唱
发布日期 : 2023-06-10 12:01:14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本报评论员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悠久文明因发扬光大而永恒,历史文脉因传承赓续而不灭。日前,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近期,我市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并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公演。这部历经六年打磨的剧目,通过再现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历史事件,不仅生动展现了衡阳人民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斗争精神,更是一次对衡阳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了衡阳人民对深厚文化的敬意和珍视,以及传承发扬、守正创新的决心和魄力。

       仰望长空,历史的文脉在今天依然星光闪烁!仰望星光,今天的传承者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衡阳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厚的优势,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深入挖掘利用衡阳文化富矿,让每一块“沉睡”的矿石都散发应有的光与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为我市“文旅兴城”谱写出一曲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大风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让人百听不厌的民歌,其中一句歌词“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红遍大江南北。而我市原创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常宁歌舞剧团作为参演单位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剧团在浙江倾情演出,这可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殊荣,是湖湘文化中的红色经曲再现,是新时代文化矿石在歌唱的“衡阳歌剧版本”。

       在《八百矿工上井冈》里,我们看到了红色火焰是那么高贵圣洁。因为衡阳这座红色文化富矿,红色基因代代传,透视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仰,彰显了“尽掷头颅不足痛”的豪迈,充盈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力量的源泉、成功的密匙。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为创作依据,通过舞台音乐剧形式讲述峥嵘岁月轰轰烈烈的红色故事,真实再现革命先辈为追寻真理、追求人民自由平等权利而敢于站出来,敢于斗争,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我们需要讲好更多的这样的红色故事,来接受触动心灵的红色洗礼,让心中的红色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在《八百矿工上井冈》里,我们看到了赓续传承是那么笃行不怠。深厚历史涵养着衡阳的精神特质和独特品格,为城市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红色精神承载着这座城市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革命传统,是坚定信心、铸魂固本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细研该剧鲜明的主题创意,在重温党的历史、缅怀和学习革命先辈的功绩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运精神,奏响“雁城之歌”时代新韵、焕发“红色富矿”时代光彩,在“制造立市、文旅兴城”的生动实践中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八百矿工上井冈》里,我们看到了守正创新是那么光彩炫目。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既要找寻来处,更要坚定去处。该剧创新地结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原素,运用声光电,以更富诗意的表达,让每一块矿石都热泪盈眶。而之所以能走出湖南,登上国家大舞台,与其创新形式宣传革命先烈事迹,弘扬衡阳地域文化精神,致力于把思想文化建设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记住那段峥嵘岁月,要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不断凝聚奋进图强的磅礴之力,厚植前赴后继的勇气、开天辟地的志气、制胜未来的底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努力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文艺精品力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前,我市正处于聚力区域中心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的关键期,也是奋力提升文化驱动力、厚植文化底蕴的突破期,我们要有当仁不让的责任,让每一块文化“矿石”都唱出衡阳明天会更好的“最强音”。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