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贯彻二十大 建功新衡阳
学习体会丨树牢“四种理念” 推动清廉法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 2022-12-12 12:00:14 文章来源 : 衡阳日报
       曾德伟(作者系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牢“四种理念”,推动清廉法院高质量发展。

       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法院是政治机关,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要改进司法作风。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省高院“十二条禁令”,持续优化诉讼服务,以过硬的干部作风、优质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感到便利。二要提升办案质量。案件质量既是公平正义的载体,也是公平正义的评价指标。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司法权力监督制约。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案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要加大执行力度。要持续攻坚司法执行难题,创新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树牢实事求是的理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要把实事求是贯穿于清廉法院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一要结合实际抓清廉。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梳理本单位清廉建设的短板弱项、权力运行的风险隐患,特别是对反复出现、多次发生的问题,重点调研、靶向治理。二要求真务实抓绩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考核指标和做好工作之间的关系,坚决防止、严肃查处人为终本、虚假终结等弄虚作假问题。三要力求公平抓庭审。公正裁判的前提和基础是案件事实清楚,而开庭审理是查清事实的最重要环节。法官要做好庭前准备,严守程序正义,引导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充分辩论,严格落实证据裁判、直接言词原则。

       树牢问题导向的理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敢于直面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检验的是党性、体现的是担当。一要抓住重点。要坚持“什么问题最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拖延立案、超审限办案、执行到位率不高、选择性执行等重点问题,要全面系统梳理,找准矛盾问题焦点,全面排查化解廉政风险,深化司法公开。二要敢于斗争。审判执行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但其本质基本相同,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要敢于斗争,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严防各种隐形变异的司法不正之风。三要打好“补丁”。要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短板要全面整改,打好制度“补丁”,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良性生态。

       树牢系统观念的理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规律,系统思考。一要一起做工作。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统筹协调各类监督作用,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落实,实现信息互通,促进资源共享,推动清廉共建。二要一揽子解决问题。要秉持实质性化解纠纷理念,善于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角度看待案件、化解矛盾,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既解开案件的“法结”,更化解当事人的“心结”。对标对表清廉机关“五好”标准,加强宣传教育、氛围营造,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持标本兼治,扎紧制度“笼子”,运用智慧手段精准研判,巩固“不能腐”的态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