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衡阳声音丨徐远冰:满足“一老一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海强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护、幼有优育,既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有效满足一老一小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提振着每一个家庭的精气神,也体现着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体系的建立健全,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矿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社会事务部咨询顾问徐远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近年来,徐远冰始终牢记一个代表的使命和责任,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聆听群众心声,积极为民履职。他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些有意义的事:“去年,我的建议是关于养老的,今年我继续重点关注这一块。”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重磅文件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积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作为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正视并提出要着重解决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现实问题。过去一年,进展成效接连显现。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老龄工作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但家庭养老和抚幼负担依然沉重。
徐远冰坦言,养老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方向。他认为,为减轻家庭的后顾之忧,需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无论是“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还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先要让他们获得优质、均等、可及的各类服务。
“目前,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主要由相关社会组织或商业机构来推进,更多的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因为他们的资本是独立的,因此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徐远冰看来,政府是承担养老服务供给的首要责任主体,要做好统筹协调,强化对养老服务主体的监督,规范包括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养老企业等在内的各服务主体的行为。同时加大对呵护青少年健康的宣传力度,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科普体系,提升青少年心理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人阅读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护、幼有优育,既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有效满足一老一小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提振着每一个家庭的精气神,也体现着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体系的建立健全,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矿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社会事务部咨询顾问徐远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近年来,徐远冰始终牢记一个代表的使命和责任,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聆听群众心声,积极为民履职。他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些有意义的事:“去年,我的建议是关于养老的,今年我继续重点关注这一块。”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重磅文件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积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作为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正视并提出要着重解决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现实问题。过去一年,进展成效接连显现。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老龄工作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但家庭养老和抚幼负担依然沉重。
徐远冰坦言,养老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方向。他认为,为减轻家庭的后顾之忧,需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无论是“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还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先要让他们获得优质、均等、可及的各类服务。
“目前,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主要由相关社会组织或商业机构来推进,更多的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因为他们的资本是独立的,因此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徐远冰看来,政府是承担养老服务供给的首要责任主体,要做好统筹协调,强化对养老服务主体的监督,规范包括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养老企业等在内的各服务主体的行为。同时加大对呵护青少年健康的宣传力度,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科普体系,提升青少年心理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