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煤沉陷”到“艾草生金”,衡山县霞流冲村走出“逆袭之路”


  ▲霞流冲村艾草生产加工基地。

  衡阳日报讯(文/图全媒体记者敖文景 张志伟)在衡山县长江镇中部,一片曾因采煤沉陷而荒废的土地上,艾草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是霞流冲村艾草基地——一个从“土地困境”中破茧而生的集体经济示范项目。通过三年探索,这片曾经的撂荒地不仅重焕生机,更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面对原料短缺、资金人才不足等挑战,霞流冲村制定清晰发展路径。通过筑牢质量根基,引入专家团队推广生物防治、节水灌溉技术,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质检体系,采用可降解包装,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在打造产品特色方面,研发艾草精油、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汗蒸、药浴等康养场景,通过参展、办节会等提升“湘霞富爱”品牌影响力。

  霞流冲村全村737户2600余人,耕地1600亩,近半数村民生活在煤矿采煤沉陷区。因地面下沉导致农田无法蓄水,水稻种植被迫中断,土地利用率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长期困扰村庄发展。2021年,村经济合作社抓住艾草耐旱耐贫瘠的特性,流转400亩撂荒地开启规模化种植,2023年建成粗加工生产线,2024年将闲置的霞流冲学校改造为96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设立提绒、艾条等5个车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1亩艾草能带来1200元纯收益。”霞流冲村党总支书记董成义介绍。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发10余种产品,累计投入230万元,带动80名村民就业。2024年5月投产至今销售额持续攀升。

  “以前守着荒地发愁,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正在车间装填艾草枕的村民周建凡说。随着加工厂机械轰鸣声响起,这个曾经因煤而困的村庄,正沿着艾草的清香,走出一条“生态变现、产业造血、村民共富”的振兴新路。

  今年,霞流冲村经济合作社推进“湘霞富爱”商标注册及电商平台建设与衡山万庆沣大药房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采购洽谈,还与多个艾灸体验馆达成合作。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谋划产业升级,在质量、特色、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力,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衡山县长江镇党委书记旷嘉浩表示,今后还将规划艾草主题旅游线路,建设文化展馆、采摘体验园,结合艾灸养生馆、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同步培育本土电商主播,借力抖音等平台扩大销售半径。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