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品背后的护农故事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斌  王慧

  “国家不白要我们的芽谷,按照市场行情,高价收购,不让咱老百姓吃亏!”“芽谷虽不能做粮食,但能生物提取利用起来,不浪费,真是太好了!”

  2月11日晚,在市发改委举办的“2025年元宵喜乐会”活动中,干部职工们自编自演了小品《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诙谐幽默的表演和真实的故事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点击查看原图
▲小品《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表演现场。

  “去年7月,祁东县出现连续降雨,造成风石堰镇、黄土铺镇、归阳镇等多个乡镇的中稻出现倒伏现象,加上持续高温,处于收割期的稻谷出现发芽现象。据初步统计,发芽中稻接近8000吨。面对这种情形,种粮农户忧心忡忡……”2月12日上午,市发改委粮食调控科科长万秋香给记者讲述了小品背后的故事。

  得知了农民的忧心事后,祁东县粮食储备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市发改委与县委、县政府汇报,并派人赶赴现场对受损稻田进行实地查看。

  “既不能让农民受损失,又要确保发芽稻谷不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林喜洋获悉后提出明确要求。粮食主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处理预案,要求以临储粮形式按以质论价收购发芽稻谷,最大限度降低种粮农民的损失。

  祁东县粮食储备中心则充分调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协调辖区内4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微利甚至保本的情况下,尽量以高价大力收购当地农户的芽谷,烘干并加工成糙米、碎米用于酿酒或饲料原料。

  至此,7740吨发芽稻谷终于得到妥善处理,祁东县风石堰镇紫冲村种粮大户彭群林和附近农民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同样的暖心护农故事,也在衡阳其他地方上演。

  时间回到去年9月底,耒阳市储备粮轮换及增储任务已全部完成,中晚稻进入上市高峰后,但价格持续低迷,这让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户们一筹莫展。

  为切实帮助农民“好收成”变“好收入”,耒阳市主动作为,首创合格粮临储收购模式,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2024年11月5日上午,暖阳高照,在湖南耒阳国家粮食储备库的院子里,卖粮的车排成长龙。

  排在队伍前面的谢廷明是五里牌街道火田村的新型农民,去年靠着机械种田,他种植的800多亩水稻大获丰收。对于此次启动合格粮临储收购,谢廷明赞不绝口。“政策很及时,咱们种粮人一点也不慌。”

  合格粮临储收购政策是衡阳在科学研判分析当前中晚稻收购形势下的创新举措,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截至今年元月底,湖南耒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合格粮临储收购4303吨、衡阳县收购10850吨、衡山县收购1877吨。

  芽稻收购和合格粮临储收购模式作为全省粮食收购亮点工作在《中国粮食经济》(2025年第1期)上发表。这不仅是对衡阳粮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为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编辑:胡苏 钟文婷】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