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二人民医院谢玲:用爱治愈,做患者心灵的“摆渡人”

谢玲正在写病例。

查房时,患者竖起大拇指为谢玲点赞。
■见习记者邓定蓉
初见谢玲,瘦高个子,样貌清秀,气质儒雅温和,说话不急不缓,她从容地分享着自己的从业经历、专业理念和愿景,眼中带着热爱的光彩,不知不觉间,记者也被带入到她所分享的故事中。
谢玲现任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中级心理治疗师,衡阳市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湖南省精神卫生专业专家库成员、湖南省老年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精神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库成员。
不惧挑战,从“零”开始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5年,在从事精神科工作以前,谢玲一直是一名内科医生,自2012年参加公开招聘调入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来,她坚守在医院精神科临床一线12年,占据了职业生涯近一半的时光。
其实对于谢玲来说,从内科转到精神科,相当于从“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医学领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时,大家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是整天要和一群言语、行为等处于紊乱状态的人打交道。
“患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作为医生,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生命是医护工作者最基本的品德。”这也是谢玲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信念。
“那段时间我压力非常大,瘦了10多斤。”谢玲回忆道,为了更快适应新工作,她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书籍,狠补精神科理论知识。认真跟着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查房,学习技术与实操,积累临床疑难案例并反复思考,以提高自己的诊疗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谢玲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精神专科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与科研及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国内医学期刊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曾被医院派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进修,不断学习和掌握心内科及其他相关内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医学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
不懈努力下,谢玲在精神科临床工作渐入佳境,并且还干出来了一番成绩,收获了患者及家属多次锦旗表扬与鼓励,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院领导一致好评。她曾多次在医院精神专业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医师”“年度先进个人”。
谢玲先后从事重性精神病区、老年康复病区、院内会诊等工作,对精神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心理学联合药物治疗各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各种痴呆、伴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等疾病。除了临床工作外,目前,她还担任医务科科长,增添了许多需要对接临床医疗工作、医疗安全等行政工作,在院领导带领下,指导团队设立中医门诊,开展无抽搐电休克物理治疗方法。
“现在看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很热爱现在的工作。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心理学让我更好地调整自我认知。”回忆起这么多年的变化和成长,谢玲眼中有光。
情感流动,稳固“心防”
谈到诊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谢玲告诉记者,因为很多患者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愿意到精神病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更有甚者即使饱受痛苦,也拒绝承认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更不用提主动咨询和治疗了。
谢玲解释道,其实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只是心灵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与身体、外界暂时失衡,找到症结所在,及时拔掉心灵的“杂草”,“阴霾”自然会烟消云散。
“人们对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观念的转变,从误解、疏远,到接纳、求助,这是一条漫长的心理历程。”谢玲表示,由于人们在陷入负面情绪漩涡中无法自拔,很多人早已失去了认清和相信自我的能力。所以,认清并接纳心理问题,懂得主动寻求帮助,这也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以此为基础,心理医生才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患者,与之共情,并尝试帮其走出内心的“阴霾”。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界流传这样一句名言,心理治疗尤其如此。谢玲表示,对于心理医生来说,学会共情很重要,她把自己定义为促进“情感流动”的“摆渡人”,在共情、理解与接纳的途中,用真诚和善良倾心陪伴,为人们拨开“迷雾”,构筑起稳固的“心防”。
“每当看到一些患者在治疗后,从紊乱的状态中走出来,慢慢地恢复正常的思维、情感、行为,我能感觉到这些患者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走出迷雾,这也是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看到自己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谢玲深感欣慰。
“谢医生,祝您三八妇女节快乐。”“最近过得怎么样?”每一年“三八妇女节”,谢玲都能收到邹爷爷的祝福和问候。
早前,邹爷爷的妻子由脑梗塞引起的精神异常来到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谢玲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手段为其进行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邹爷爷的妻子在住院20多天后,情况好转出院。邹爷爷为了向谢玲表示感谢,便有了每年过节问候的传统。“只要我还在,我每年三八妇女节一定会来问候您。”
多样诊治,驱除“阴霾”
谢玲勤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医学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并将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不断提高诊疗技术,丰富心理治疗手段,诊疗方式的多样化让驱除心灵“阴霾”更有底气。
50岁的胡女士因夫妻关系、家庭原因而焦虑抑郁,出现通宵失眠、哭泣、情绪低落、无兴趣爱好、自杀倾向等症状,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其实一开始胡女士因为病耻感,不认为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不愿意来精神科就诊。所以,谢玲在为她诊治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她的病耻感,并且帮她正确认识抑郁症。“人在经历挫折的时候陷入负面情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有思想负担。”谢玲告诉胡女士。
胡女士渐渐放下“心防”,依从性提高,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谢玲还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运动治疗、音乐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段,促进她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恢复。经过治疗,胡女士在住院25天后好转出院。目前,她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并定期随访,已停止药物治疗。
在胡女士的治疗过程中,谢玲多次和其丈夫进行了谈话交流并模拟家庭情境。谢玲尝试将治疗的触角从患者自身延伸到患者的整个家庭,疗愈的对象不再只是患者本身,治疗的方式也不再单纯依赖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她会更多了解患者的家庭养育情况及成长经历,也会要求家庭成员来到医院,模拟家庭环境,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疾病患者和整个家庭的关系由负担型转变为和谐型。这不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帮助,也能使整个家庭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利于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心理医生是一个本身具有治疗能力的摆渡人,为患者提供心灵治愈的休憩站。”谢玲表示,做好患者心灵的“摆渡人”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把自己的内在做全新的清理、疏通与转化,让自己炼成一枚有疗愈功能的“药”,让更多患者“向阳而生”。
-----------------------------------------------------------------------
相关阅读
- ·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义诊活动2024-05-20
- ·我市举办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培训会2024-05-20
- ·市中心医院开展“世界手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2024-05-20
-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为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2024-05-10
-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开展庆祝“第33个国际助产士日”系列活动2024-05-10
- ·市妇幼保健院乳甲外科团队:连续成功完成3台甲状腺癌根治术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