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图新蒸阳——衡阳县高质量发展综述


  西渡高新区。


  美丽乡村----华山村。


  产业工人爱岗敬业。


  界牌工业园区雄姿。


  县城西渡镇日新月异。

  ■策划/蒋永红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陈曙霞 邹健 图/衡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你见过什么样的衡阳县?是县城西渡的日新月异、宜业宜居,是25个乡镇的山清水秀、活力迸发,还是百万人民心齐气顺、创新创业......

  “七一”前夕,记者走进这片活力热土,耳闻目睹着衡阳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沿着“三五一”工作思路,全力谱写“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衡阳县篇章,朝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的生动画卷,强烈感受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和全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A.白手起家建成百亿级工业园

  无工不富。走进西渡高新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辣滚烫”:衡阳明意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赶制出口订单;总投资1.7亿元的衡阳县时间谷钟表文化旅游区即将在9月建成开园;总投资3亿元的金耕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将于年度投产......目前,全县共铺开92个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额逾316.7亿元。

  钟表产业园,从“0”到89家企业投产,日产手表30万只,总产值超20亿元,产业工人突破5000人,用时仅3年。

  小家电产业园,从“0”到28家企业投产,日产各类小家电2万多件(个),年产值超过20亿元,用时2年。

  “零零玖生物科技”从签约到全球产品发布会,到首创推出28度产品新派酃酒009,再到出口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仅用时11个月。

  “鼎一智造”从签约到生产出全国首台热转印打印机,再到产值1.5亿元,仅用时243天。

  如今,钟表产业园已有89家企业投产,是全省唯一的钟表产业特色集群,作为全国唯一的钟表全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年纳税额5亿元以上。

  “鼎一智造”开行业先河,研发出国内第一台超宽幅DTP-500X热转印打印机,以及“绿色数字交通印刷机DTP-1300”及“交通树脂碳带”,成为国内唯一突破热转印微棱镜反光标识的企业,填补绿色数字印刷装备制造国内外空白。投产当月,就被订购500多台,合同金额1.5亿元。

  “得阳鞋业”于2008年落户西渡高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年产值近10亿元、纳税3000余万元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员工3100余人,年产能约700万双,进出口总额2.6亿多元。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阳光陶瓷”,现有8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各类陶瓷约1800万平方米,产值超3亿元,今年纳税预计3000万元以上......

  据统计,全县已形成钟表、小家电、陶瓷、衣鞋四大产业集群,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将达350亿元以上,可望成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排名全省园区前40名。

  B.希望的田野上种出百亿产业链


  无农不稳。近年来,衡阳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供好“一袋米”、稳住“一头猪”、配好“一篮菜”发力。

  西渡镇斗岭村的县弘升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数十台新农机一字排开,机械化、信息化使新农人冯润祥“一手掌握”农机作业和农作物长势,去年种田1200多亩,产量约1000吨,收入200多万元。

  井头镇青龙桥村的生猪养殖场猪声嗷嗷,在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35人年喂猪6万余头。

  西渡镇振兴村蔬菜基地时令蔬菜长势喜人,新鲜蔬菜当天即可从振兴村运往市区、或发往粤港澳。

  据了解,去年全县共种植蔬菜12.5万亩,产量50.5万吨,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渣江米粉、台源乌莲、长乐红薯粉等特色产业漂洋过海,出口东南亚。目前,渣江米粉已有生产厂家及作坊200余家,日产米粉20余吨,在各地开设或使用渣江米粉店近1万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预计今年渣江米粉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0亿元。志宏农场负责人陈修武投资700余万元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红薯制品智能化生产车间,每天可生产红薯粉1.8万斤、红薯干2000余斤,红薯产业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并发起成立县红薯产业协会。

  同时,全县聚焦发展“四主三特两茶”,全力培育粮食、油料、生猪百亿级产业链和湘黄鸡、蔬菜、茶叶、乌莲等8条10亿级产业链,去年,全县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50亿元。其中,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总产60.4万吨,创历史新高。全县共出栏生猪133.05万头,同比增长6.51%。

  C.千年古邑文旅产业百花齐放

  炎炎夏日,衡阳县城西渡城郊的梅花乐园“冰天雪地”。络绎不绝的游客们在冰雪王国里滑冰、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

  “梅花·壹号院”20多间客房风格各异,透过房间窗户,远山近水、村庄田园,尽收眼底。民宿负责人蒋方婷介绍:“今天我们接待了好几拨游客。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许多城里人来这儿体验乡村生活,有时一房难求。”近年来,梅花村陆续引进一批民宿,逐步实现村庄变景区、民宿变景点、风景变“钱景”。

  县城西北角,天子山航空飞行营地十分繁忙。长沙游客陈女士签完报名协议,迫不及待地跟着教练登上一架直升机直冲蓝天。“营地开放以来,已有2000多名游客来体验低空旅游观光,40多人报名考取飞行驾照。”陈斌透露。

  像这类文旅项目在衡阳县星罗棋布:黄龙大山观日出、船山故里论古今、明翰家乡悟信仰、清花湾中遇爱情、天子山低空观光......

  加之近年新晋的旅游新名片,如即将建成的钟表文化旅游产业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王船山故里、夏明翰故里景区,刚刚获评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戴今吾故居、中共清潭、牌楼地下支部旧址等,进一步唱响城市品牌、做旺人气商气。

  据了解,近3年,衡阳县累计投资5.5亿元打造10个文旅重点项目,日益成为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去年,全县接待游客932.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67亿元,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D.万千努力九九归一为民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直以来,衡阳县坚持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始终把做好民生实事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化新衡阳县的重要举措。

  行动见力度:石金公路、西杉公路、水大公路等建成通车,牛形山水库除险加固、山峙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21处水利工程全面完成,99个行政村206个台区农村电网实现改造升级。县人民医院新院主体竣工,252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清江大桥全面复工,向阳桥改造工程顺利启动......

  数字看变化:去年,11654名农村适龄妇女享受免费“两癌”筛查;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县医保参保人数突破90万人,报销医疗费用4.6亿元,惠及群众45万人;370户特殊困难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实现新增就业75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00人;新改扩建英南小学、台源中学等学校3所,新增学位5470个;加装电梯66台,4893名居民实现一键到家;41位百岁老人收到10000元敬老金......

  2023年,衡阳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35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33.6亿元;农业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50亿元;新引进项目72个,引资额246.7亿;4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15项。同时,全县出台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30条措施”等多个惠民惠企政策,打造了“你好·蒸阳营商”品牌,累计净增市场主体6446户,新增“四上”企业7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家,6家企业进入湖南上市后备资源库;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872套,改造老旧小区54个,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3000余个,累计办结不动产登记证5000余个。不仅如此,2023年,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3.0%;完成义务植树22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0.15%;全县3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全县6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8起,处理处分21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0件,批评教育和处理67人,处分56人;在衡阳市委清廉衡阳建设考核中,衡阳县在全市排名第二。

  如今,一个未来精彩无限的新衡阳县正在加速崛起,朝着成为一张享誉全国、世界瞩目的湖南新名片而迈进。“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将强化拼的作风,树牢敢的导向,激扬干的劲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面对未来,副市长、衡阳县委书记曾建华豪情满怀、信心满满。
【编辑:唐锦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