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每天产的小包盐,够1.5亿中国人吃一天
■文/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 花 图/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茂盟
在古人的诗赋里,盐被称为“百味之祖”。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衡阳“百味之祖”的前世今生。
“衡阳盐”是什么?
准确地讲,“衡阳盐”是一种井矿盐。衡阳以前是“无盐”城市,但是,根据茶山坳附近的“咸塘”等地名来看,衡阳有盐应早为古人所知。
上世纪50年代末,茶山坳岩盐储量被逐渐探明,“国家队”开始进驻。1969年12月,湘衡盐矿筹备处于茶山坳老街挂牌开业。12月14日,在茶山坳朱家山,选定“红旗一号井”井位开钻。12月31日晚,矿工们用铁锅熬出了第一锅盐。至此,衡阳产盐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湘衡盐矿,始称衡阳盐矿,2011年更名为湖南省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湘衡盐化”)。现在这里每年生产出两百多万吨的精制盐。其中,获得“湖南省产品质量奖”“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天鹅”牌工业盐也出自这里。
“衡阳盐”的江湖地位
湘衡盐化是亚洲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岩盐储量高达126亿吨,结束了衡阳乃至湖南“无盐”的历史。
按照国家建议的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湘衡盐化每天生产的小包盐,够1.5亿中国人吃一天。
建矿18天就出盐
建矿初始资金仅有50万元,40多名拓荒者在矿区挖呀挖呀挖,在荆棘丛生的荒郊僻野“踩”出一条泥巴路,手拉肩扛运输机械设备。
条件艰苦恶劣,但是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建矿18天后出盐,真是够拼的。
自主创新 有“盐”更有值
圆锅熬盐是建矿初期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但是速度慢。
大平锅制盐能提高产能。但是,土法熬制的盐,质量差、杂质多。
1971年初,衡阳盐矿仅用67天时间建成3万吨真空制盐装置和离心机脱水、皮带机输送、机械包装等配套装置。
如今,湘衡盐化已是集岩盐开采、发电供热、真空制盐、包装物流于一体,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现代化大型井矿盐制盐基地。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居同行业前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