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每天产的小包盐,够1.5亿中国人吃一天

  ■文/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  花  图/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茂盟
 
  在古人的诗赋里,盐被称为“百味之祖”。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衡阳“百味之祖”的前世今生。
 
  “衡阳盐”是什么?
 
  准确地讲,“衡阳盐”是一种井矿盐。衡阳以前是“无盐”城市,但是,根据茶山坳附近的“咸塘”等地名来看,衡阳有盐应早为古人所知。
 
 
  “衡阳盐”的开采史,有记录可查的是民国时期,那时候,民间采的膏盐,又苦又涩。
点击查看原图
▲工人手拉肩扛搬运设备。(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员工自己动手盖厂房。(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建矿初期,员工自己检修钻井。(资料图)
  上世纪50年代末,茶山坳岩盐储量被逐渐探明,“国家队”开始进驻。1969年12月,湘衡盐矿筹备处于茶山坳老街挂牌开业。12月14日,在茶山坳朱家山,选定“红旗一号井”井位开钻。12月31日晚,矿工们用铁锅熬出了第一锅盐。至此,衡阳产盐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湘衡盐矿,始称衡阳盐矿,2011年更名为湖南省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湘衡盐化”)。现在这里每年生产出两百多万吨的精制盐。其中,获得“湖南省产品质量奖”“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天鹅”牌工业盐也出自这里。
 
  “衡阳盐”的江湖地位
 
  在茶山坳,有一段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的岩盐矿段,北连金甲岭盐矿段,南接蒋家山钙芒硝矿段,矿段相连范围达800平方公里,湘衡盐化坐落其中。
点击查看原图
▲现代化的湘衡盐化。
 
  湘衡盐化是亚洲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岩盐储量高达126亿吨,结束了衡阳乃至湖南“无盐”的历史。
 
  你在超市购买的雪天盐,可能就产自茶山坳。因为湘衡盐化隶属于“中国盐改第一股”雪天盐业。
点击查看原图
▲小包盐生产车间。
 
  按照国家建议的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湘衡盐化每天生产的小包盐,够1.5亿中国人吃一天。
 
  建矿18天就出盐
 
  建矿初始资金仅有50万元,40多名拓荒者在矿区挖呀挖呀挖,在荆棘丛生的荒郊僻野“踩”出一条泥巴路,手拉肩扛运输机械设备。
 
  条件艰苦恶劣,但是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建矿18天后出盐,真是够拼的。
 
  自主创新 有“盐”更有值
 
  圆锅熬盐是建矿初期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但是速度慢。
 
  大平锅制盐能提高产能。但是,土法熬制的盐,质量差、杂质多。
 
  1971年初,衡阳盐矿仅用67天时间建成3万吨真空制盐装置和离心机脱水、皮带机输送、机械包装等配套装置。
 
  经过不断技术改良,湘衡盐化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产品备受海天、李锦记、厨邦等知名食品企业青睐,并远销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点击查看原图
▲现代化生产车间。
 
  如今,湘衡盐化已是集岩盐开采、发电供热、真空制盐、包装物流于一体,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现代化大型井矿盐制盐基地。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居同行业前列。
【编辑:朱希龙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