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名孩子走近“界牌窑”基地, “玩泥巴”玩出“传承”与“拓展”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陶艺。
衡阳晚报讯(文/图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陈曙霞 谭连海)“同学们,把瓷泥拍在转盘上,用大拇指按压中心、按出深度,往外用力拉大,两只手互相用力做出喜欢的造型......”日前,在衡阳县省级“非遗”----界牌粉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基地,20多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玩泥巴”,一些作品已烧制成型,虽然稚嫩,但也像模像样。基地负责人、代友实验学校校长陈林俊表示,学子走近非遗基地,能有效拓展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界牌瓷器始于清朝雍正末年(1735),已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曾建有瓷厂119家。1959年,在公私合营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下辖7个分厂,各分厂多使用“中国界牌”商标,并成立湖南界牌陶瓷研究所,先后有大批艺术家加入,推动了界牌粉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发展传承。上世纪60--80年代,研制了御温杯、薄胎碗等艺术瓷,开发了餐具、茶杯等10多个日用瓷品类,产品远销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些年,企业家王代友决定将上述省级“非遗”发扬光大,遂捐资500余万元,在界牌镇银瓷完小建设了教学楼、科技楼及礼堂等,实现学校提质升级。2020年,又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打造了陶艺体验中心,组建了陶艺兴趣小组等,购置了6台拉坯机、1台电窑炉、有关陶艺制作工具,供作品烧制成型,为孩子们搭建学习平台。
多年来,基地邀请工艺美术大师、釉下五彩“非遗”传承人凌文武走进校园,宣讲“非遗”陶瓷发展史及工艺流程,传授陶瓷烧制技艺,现场演示釉下五彩瓷制作技艺。青年教师彭梁峰已逐渐成为界牌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县级传承人,2021年,其《陶瓷工艺课堂》教学案例荣获市级一等奖,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推广活动中,劳动教育案例《依托实践活动基地,整体推进劳动教育)获市级二等奖。
据了解,目前,基地常年有学员40人,均能基本完成拉坯、勾线、上釉、汾水、烧制五项工艺流程。
-----------------------------------------------------------------------
相关阅读
- ·全市2024年“五好”园区建设五月联席会议在衡东县举行2024-05-11
- ·南岳电控加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24-05-23
- ·南岳区这些香行上了“黑榜”2024-05-23
- ·衡阳智电再获韩国大批量订单2024-05-22
- ·衡山县“帮代办”助推项目建设提速2024-05-22
- ·衡南县人民法院:开展“抵制高额彩礼陋习”普法系列活动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