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伟:热度下的思考
■蒋勋伟
省委书记沈晓明来衡调研时指出,“承办旅发大会给衡阳带来的最大变化和成效,就在于衡阳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这种变化不是GDP或投资增长一两个点能比的,希望这种积极变化能够很好地保持下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区域中心化进程提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今年,成功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让衡阳实力“火出圈”。点赞衡阳每一次进步,更要点赞进步背后的汗水、智慧与精神。珍惜衡阳这一波热度,更要珍惜热度下的宝贵机遇,认清热度下的位置方向,延续热度下的大好来势。
第一,热度下的全扫描。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雁城衡阳一鸣惊人并非偶然。出新引领出圈。火爆出圈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推陈出新。我们大力推进“两个融合”,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让文化插上科技翅膀,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让旅游厚植文化土壤;我们创新提出社区、商区、景区“三区融合”模式,涌现出南岳里、南华里、保卫里等“特色IP”和“网络爆点”;我们大力培育新业态,巧妙植入“夜游+夜市”“旅行+飞行”“美景+美食”等新模式,苏州湾老街等一批新场景,激发商业新活力。合力奏响合唱。衡阳是每个人的衡阳,每位衡阳人都是衡阳的主人翁。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市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担当作为;志愿者默默奉献、热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配合、自发行动;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展现衡阳“好形象”,传播衡阳“好声音”。旅发大会人气爆火、口碑爆棚,是衡阳“正能量”与游客“大流量”的“双向奔赴”。事实证明,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努力和真诚,绝不是形式和套路。精神铸就精品。任何来之不易的成绩,都有其熠熠闪光的精神内核。通过承办此次旅发大会,全市领导干部对标看齐的自觉更强了,交出了一份“两个融合”重要命题的高分答卷;攻坚克难的劲头更足了,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争创一流的氛围更浓了,组织领导、项目建设、接待服务、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都执行了“干就干到极致、做就做到完美”的工作标准,打造了一届精细、精致、精彩的精品盛会。
第二,热度下的冷思考。虽然旅发大会让衡阳收获了好评与自信,但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我们要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还有待提升。个别文旅项目没有如期完成、少数项目建设质量不高等,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干部教育引导、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距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制造立市的责任驱动力还有待提升。一直以来,我们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大市自居,但严格来说,衡阳还算不上一个工业强市,还有少数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体现得还不够充分。文旅兴城的系统谋划力还有待提升。旅发大会虽然让衡阳游客量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一,但“人流”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金流”,个别文旅项目起点低、内涵浅、附加值不高,游客量虽大,但带动消费不明显,文旅发展质效还有待提升。区域中心的人才支撑力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打造区域人才中心还要继续下功夫。
第三,热度下的再出发。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改革思维,着力扬长补短。坚持实干为首,让“势能”变“动能”。要树牢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愿不愿干事、敢不敢扛事、能不能成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要加强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履职能力。要坚持严管厚爱,打好提拔晋升、表彰奖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组合拳”,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作为。坚持工业为本,让“网红”变“长红”。面上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积极融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线上要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努力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平和规模。点上要抓好企业培育,既要招大引强,也要专精特新,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巩固市场主体支撑。坚持融合为要,让“人气”变“财气”。旅发大会的“后半篇文章”,重点在“融”字上,大力推进“文旅+”模式,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内外游客的“兴奋点”,围绕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新时期旅游的“商养学闲情奇”,深度挖掘文旅资源的附加值,把特色文化IP转化为有趣有料有情绪价值的项目产品,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代入感、体验感,让衡阳不仅“聚人气”,更要“生财气”。坚持人才为先,让“流量”变“留量”。要构建差异化、精准化的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衡阳教育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持“量体裁衣”,建立人才供需精准匹配机制,用好合作引才、集中引才、柔性引才模式,打造人才雁阵。优化人才生态,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常态化问需、问情、问策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真正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省委书记沈晓明来衡调研时指出,“承办旅发大会给衡阳带来的最大变化和成效,就在于衡阳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这种变化不是GDP或投资增长一两个点能比的,希望这种积极变化能够很好地保持下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区域中心化进程提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今年,成功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让衡阳实力“火出圈”。点赞衡阳每一次进步,更要点赞进步背后的汗水、智慧与精神。珍惜衡阳这一波热度,更要珍惜热度下的宝贵机遇,认清热度下的位置方向,延续热度下的大好来势。
第一,热度下的全扫描。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雁城衡阳一鸣惊人并非偶然。出新引领出圈。火爆出圈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推陈出新。我们大力推进“两个融合”,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让文化插上科技翅膀,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让旅游厚植文化土壤;我们创新提出社区、商区、景区“三区融合”模式,涌现出南岳里、南华里、保卫里等“特色IP”和“网络爆点”;我们大力培育新业态,巧妙植入“夜游+夜市”“旅行+飞行”“美景+美食”等新模式,苏州湾老街等一批新场景,激发商业新活力。合力奏响合唱。衡阳是每个人的衡阳,每位衡阳人都是衡阳的主人翁。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市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担当作为;志愿者默默奉献、热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配合、自发行动;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展现衡阳“好形象”,传播衡阳“好声音”。旅发大会人气爆火、口碑爆棚,是衡阳“正能量”与游客“大流量”的“双向奔赴”。事实证明,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努力和真诚,绝不是形式和套路。精神铸就精品。任何来之不易的成绩,都有其熠熠闪光的精神内核。通过承办此次旅发大会,全市领导干部对标看齐的自觉更强了,交出了一份“两个融合”重要命题的高分答卷;攻坚克难的劲头更足了,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争创一流的氛围更浓了,组织领导、项目建设、接待服务、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都执行了“干就干到极致、做就做到完美”的工作标准,打造了一届精细、精致、精彩的精品盛会。
第二,热度下的冷思考。虽然旅发大会让衡阳收获了好评与自信,但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我们要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还有待提升。个别文旅项目没有如期完成、少数项目建设质量不高等,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干部教育引导、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距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制造立市的责任驱动力还有待提升。一直以来,我们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大市自居,但严格来说,衡阳还算不上一个工业强市,还有少数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体现得还不够充分。文旅兴城的系统谋划力还有待提升。旅发大会虽然让衡阳游客量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一,但“人流”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金流”,个别文旅项目起点低、内涵浅、附加值不高,游客量虽大,但带动消费不明显,文旅发展质效还有待提升。区域中心的人才支撑力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打造区域人才中心还要继续下功夫。
第三,热度下的再出发。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改革思维,着力扬长补短。坚持实干为首,让“势能”变“动能”。要树牢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愿不愿干事、敢不敢扛事、能不能成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要加强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履职能力。要坚持严管厚爱,打好提拔晋升、表彰奖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组合拳”,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作为。坚持工业为本,让“网红”变“长红”。面上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积极融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谋划全市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线上要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努力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平和规模。点上要抓好企业培育,既要招大引强,也要专精特新,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巩固市场主体支撑。坚持融合为要,让“人气”变“财气”。旅发大会的“后半篇文章”,重点在“融”字上,大力推进“文旅+”模式,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内外游客的“兴奋点”,围绕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新时期旅游的“商养学闲情奇”,深度挖掘文旅资源的附加值,把特色文化IP转化为有趣有料有情绪价值的项目产品,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代入感、体验感,让衡阳不仅“聚人气”,更要“生财气”。坚持人才为先,让“流量”变“留量”。要构建差异化、精准化的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衡阳教育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持“量体裁衣”,建立人才供需精准匹配机制,用好合作引才、集中引才、柔性引才模式,打造人才雁阵。优化人才生态,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常态化问需、问情、问策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真正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