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旅发会 扮靓新衡阳丨左琼颖:以文化赋能衡阳旅游高质量发展

  ■左琼颖

  衡阳承办的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谱写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的衡阳篇章,充分展示了文化的灵魂地位和核心作用。要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必须坚持文化赋能,真正让文化成为“文旅兴城”的内核力量,全面提质衡阳旅游,让衡阳在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进、行稳致远。

  精准定位,做好品牌营销文章。衡阳是湖南省首批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22年,湖南文旅向世界亮出五张“金名片”,其中就有“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在广大群众的心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与山水奇秀、万家灯火,同是衡阳最为鲜明的标签。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就要强化品牌定位。突出擦亮“湖南历史文化名片”,巩固强化“寿比南山雁鸣衡阳”品牌形象,进一步做好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让“周末不忙来趟衡阳”升级为“只要不忙就来衡阳”,让“文化味”与“烟火气”融汇出平凡而不凡的滋韵。深入挖掘内涵。以系统搜集衡阳文献典籍,编撰出版大型历史文献丛书《衡州文库》为突破口,深入挖掘衡阳地方历史文化,推出一批重量级研究成果。要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以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为重点的各类博物馆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让衡阳主要文化形态都能看、能逛、能玩、能买、能传。全面启动“申名”。要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近两年全市重中之重的工作,高位布局、专班推进、重点保障、上下联动,确保2026年底申报成功,让“文化赋能”赋有底气,让“湖南历史文化名片”实至名归。

  注重效益,做好项目提质文章。本次旅发大会坚持“引项目”和“兴业态”双措并举,签约引进了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一方面,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运营项目、推进既定项目、催生新增项目;另一方面,要文化赋能项目提质,让文旅项目进一步实现大融合、大跃升。就是要创意为上,避免同质化。要将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衡阳文化融入到各个旅游项目之中,以优质的创意催生绚丽多姿的文旅融合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格局,达到文旅1+12的效果。要内涵为王,提升吸引力。任何一个项目,有颜值、有乐趣,就能让人眼花缭乱、记忆深刻;有内涵、有品位,则会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在光鲜亮丽的项目之中,务必自觉、能动地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绿色为底,提升含金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发生态景观,不能牺牲生态环境;开发人文景观,同样不能牺牲历史文化遗存,要保护和利用并重,充分实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永续合理利用,守护好蒸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持续创新,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推动“旅游+”跨界融合新探索,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两个融合”是先导。以创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大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以扩大消费助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互融是基础。要摒除“非此即彼”的狭隘思想,以共同价值为导向,有的放矢地把各类文化形态融合起来,重点推出和弘扬具有衡阳鲜明特色的名山文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让地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释放巨大的乘积效应和蓬勃能量。区域融通是支撑。促进文化旅游区域融合,深入挖掘和梳理衡阳五大核心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持续发挥五岳联盟、湖南历史文化旅游联盟、湘南红色旅游联盟等特色区域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推进省内文旅一体化协同发展及中部地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引导,做好顶层设计文章。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实施“文旅兴城”战略为目标,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旅发盛会“同样精彩”。要突出规划引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乘着成功举办旅发大会这一盛势,提前谋划衡阳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并争取在省“十五五”规划中谋求更多的支持。要突出目标引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旅游强国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衡阳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明确要求,继续挖掘整合文旅资源,优化旅游业态,提升丰富文旅服务,构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业体系。要突出客源引流。优化“一山一城”“一带一路”引流路径,充分发挥南岳衡山的龙头作用,着力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有效激发湘江风光带、中山南北路旅游消费新活力,让流量变留量、“吸睛”变“吸金”。尤其要实施“强城区”战略,做热做优中心城区,让中心城区的虹吸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得到切实发挥,让“山城联动、城乡一体”成为衡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系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原主任、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办顾问)
【编辑:王丹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