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析”,让冰冷的机器有生命的温度——记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
造瘘手术中。
病例讨论。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嘉林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血液透析中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而对于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来说,血液透析中心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每周2--3次透析治疗,每次4小时,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无论患者何时到达,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血透中心,冰冷的机器旁,是他们最有温度的医疗和护理。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作为湘南地区开展较早、规模较大、设备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透析中心,常规可开展血液净化、血液滤过、组合人工肾、床旁CRRT、DPMS等治疗,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全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努力下,该科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技术过硬,筑牢血透“生命线”
对于很多尿毒症患者来说,血透治疗就是他们生命延续的保障。要实现它,就需要一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以一定的“流量”引出来,再把“清洗”好的血液送回到人体。建立一条成功的血管通路意味着搭建起了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这就对科室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高要求。
科室曾接诊过一名身患尿毒症9年的患者----洪先生60多岁就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心衰、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疾病,血管状况非常糟糕。这些年,洪先生辗转省内多家医院都造瘘失败,只能靠肱动脉直穿维持血透,后来肱动脉穿刺也变得困难。听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中心造瘘技术过硬,便带着这一难题慕名前来寻求治疗。
血透中心主任余兰花细心查看患者的血管,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展开科室内部讨论,与洪先生充分沟通后,为其在上肢尺动脉----贵要静脉做造瘘手术。术后洪先生造瘘震颤很好,血透时血流顺畅。洪先生赞叹道:“很多人都推荐说余主任手术做得好,交给她做就放心,真是名不虚传!”
57岁的郑先生因为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衰,在外院做了颈内静脉长期导管,术后给他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也不敢出门见朋友,害怕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感染。在做血透时,郑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余兰花诉说了他的痛苦,没想到余兰花带领团队竟成功为他造了一个新瘘,替换掉了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这让他欣喜不已:“这个新瘘让我重拾了信心,回归到正常生活。”
余兰花介绍,目前在院长期血透的患者达到320多位,全年门诊透析次数达25000多例,这其中透析时间长达30年以上的患者有数十位。长期的血管穿刺、患者动脉钙化、静脉耗竭,对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形成了更大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该科近年来派出了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学习进修血管通路,更好地提升团队血管通路的新技术。
全力守护,为生命保驾护航
对于科室的医护人员而言,患者的事是大事,自己的事是小事。无论周六、周日,还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只要患者一个电话打来,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都会及时赶到,倾尽所能让患者满意。
某天凌晨,余兰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是急诊科医师接诊出一位非常危险的尿毒症患者,接到电话后,余兰花马上从家中赶到了病房加入抢救。做血透、上监护、吸氧,在余兰花及其团队的操作下,半个小时后患者身体不适得到了明显缓解。患者家属感激地握着余兰花的手说:“谢谢你们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科室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暖心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余兰花介绍,科室除了日常慢性肾衰病人的维持性治疗,还要随时接诊因药物中毒、高钾血症、高脂血症、急性肾衰以及心衰等患者的急诊透析。因此,科室医护人员全都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到岗,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投入救治工作。
有一次,血透中心护士唐颖在家照顾手术后的父亲,突然接到科室的急诊电话,告知有三名中毒的学生需马上治疗。于是唐颖立即赶到科室,与主任、护士长一起参与抢救,直到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看到躺在床上疼得满头大汗的父亲,蹒跚在床边满脸无助的母亲,心里满是愧疚,但想到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内心就不禁充满了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唐颖回忆道。
据介绍,透析中的监护非常重要,整个透析期间,护士会一直陪在他们身边,监测生命体征,注意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防止透析过程中发生凝血、破膜等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等一些危急情况的观察及处理,一丁点也疏忽不得,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直至患者结束治疗顺利下机。
为了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透析效果,该科制定了详细的专科培训计划,从临床管理、教学指导、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培训,此外还定期召开患者肾友会、专家讲座和义诊活动,为每一位患者调整和制定透析治疗方案,最大程度让患者受益。
点滴关爱,用爱点燃生活希望
“有你们,就有我们的春天。”今年3月,该中心收到一封来自患者李先生的亲笔感谢信。原来,今年61岁的李先生,2017年因慢性肾炎导致尿毒症、肾性高血压,至今7年间一直在该中心进行透析治疗。因为每两周需要进行5次透析,家住衡南县咸塘镇的他为了方便,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进行治疗,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的许多关心和爱护。他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腿抽筋等不良症状时,医护人员还会为其进行推拿按摩、缓解痛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感谢信中,李先生这么形容他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平日里,护士们除了透析工作外,还要照顾患者吃饭、如厕等生活问题。她们的每一句问候和叮咛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久而久之,也就像家人一样。感谢信中记录了他眼中这7年该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发展、变化和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暖心关怀和忙碌的工作常态。纸短情长,感谢信不仅承载着患者对医护人员最大的信任与感激,也传递着双向奔赴的浓浓医患情。
“血透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常常在生死边缘徘徊,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关心。”护士长王海玉说,科室的医护人员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常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与患者的关系已上升为一种依赖与信任。许多患者前来透析时没有家属陪伴,科室的护士会主动为患者代交费用、代取药物和陪同检查,当他们行动不便时,会协助翻身、进食、如厕等,当他们难过无助时,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关心与安慰。
在一次血透治疗结束后,86岁贺奶奶的家属迟迟未来接她,电话也联系不上,到了晚上8点,贺奶奶开始着急了,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值班护士看到后,轻声安慰贺奶奶让她不要担心,并主动把她送回了家,贺奶奶不禁热泪盈眶,握着她的手说:“你比我的儿女还要好!”
肾病患者罗先生因血管条件差,在其他医院多次行内瘘术、深静脉置管术等均未获得成功,逐渐意志消沉,有了轻生的念头。得知情况后,科室的医护与患者多次沟通交流,鼓励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成功为他开展了高难度的直接动脉穿刺术,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难题。目前该患者维持透析已有10余年,各项指标显示良好。
“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很有爱心,从不嫌我们这些患者麻烦,这里是我们另一个家。”老肾友张奶奶说,每当病房有人生日,科室人员都会为他们送上生日祝福,希望他们平平安安、事事顺意,因此病友们对科室的工作格外配合。
在这条生命道路上,为血透患者保驾护航,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也让医护人员充满了自豪。未来,该中心将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深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规范、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的获得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