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君:30年守望“教育麦田”,用心呵护每一株“幼苗”


  ▲刘丽君在批改学生作业。

  ■文/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唐翔 通讯员颜伶俐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我一直用心用情呵护着每个孩子……”初秋的衡东县一中校园,因为新同学们的到来、老同学们的回归而充满了生机,望着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作为一个守望“教育麦田”近三十年的资深教师,刘丽君感慨万千。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衡东县一中教师刘丽君。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她坚守初心,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尊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走近她,听她讲述教书育人路上的故事和感悟。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在刘丽君的眼里,要读好书、先做好人,一名合格的学生首先应该品行端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进取,且心理健康。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刘丽君都非常注意自身言谈举止,注意“德高为范”的教师形象。真诚坦诚待人,踏实认真做事。

  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对待学生她一视同仁,严中有爱,注重学生的心灵塑造。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和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让学生在宽松愉快而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受到情感与思想品质上的影响,润物无声却能绵长深远。

  同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她也注意方式方法,让家长在善意的提醒中明白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从而协同发力,为孩子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参加工作以来,她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多次为困难师生捐款,发动师生参与环保行动。2021年,获评为衡东县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认知

  “没有学生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近三十年的教师生涯里,刘丽君十分重视常规课堂教学,喜欢钻研、尝试适合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尽量找到最精彩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们都学有所获。

  在作业设计方面,她也颇具心思,常常为了寻找最合适的作业形式、作业层次而多方思索搜集,使每一次作业(包括作文)都能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到难易适中、做有所得,而尽量减少做无用功。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听、说、读、写,我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挂钩,让孩子们学有所用。”刘丽君告诉记者,从平时的试卷分析、习题讲评、作文面批,到学生的各种语文活动比赛比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社团活动等,她都是尽心尽力,倾其所能,拓宽学生认知。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伙伴”

  “在学校里,老师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既是学生之师,也是学生良友”,刘丽君表示。

  为了能跟学生更好地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以便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她自考了心理咨询师证。因而,学生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您比父母更懂我!”

  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好,家长和孩子都会记得。多年前,在石湾镇中学任教时,为了防止个别学生“恋”上网吧,她常租摩托车送学生回家,叮嘱他们的父母后才离开。一个学生毕业后多次跟她讲,若不是当年老师在网吧找到他,将他及时送回家,很可能就会在网吧沉沦,不可能有后来的美满生活。在县六中任教时,由于当时教学楼通风效果不太好,教室很闷,老师、学生容易中暑。为此,她自学了掐痧。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她总是热心“出手”,有求必应,成为学校的第二“校医”。

  跟学生一起进步、共同闪耀

  “在学习工作中,刘老师始终是个领跑者,跟学生一起进步、共同闪耀!”在采访过程中,衡东县一中的老师们纷纷对刘丽君竖起大拇指。

  事实上,刘丽君老师的个人奋斗史就足够精彩:从中专到自考专科再到自考本科,最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刘丽君看来,摆烂和躺平不应成为一种日常姿态。她总是告诫自己的学生们:“一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从自学自考到各种各样的考试,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一直在学习。同时,她也深知教师职业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因而不断地向书本和同行学习,希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她说,教第一届高中时,几乎是同时捧着教材教案与听课笔记本跑来跑去,同年级老师的课,只要不与自己的课对堂,就会跑去听、去学习。

  近年来,她获得过“衡东县教师基本功全能奖”“衡东县教育教学创新能手”“衡东县骨干教师”“衡东县高中语文教学能手”“衡阳市教学能手竞赛高中语文一等奖”“湖南省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2019年,所任教班级有两位同学升入清华大学深造。所指导的学生获省、市、县奖励三十余次。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获得备课大赛省一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