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里的“安居”梦


  “爱国巷”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设计新颖,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吸引市民驻足观看。 ■通讯员 唐兰荣 摄

  ■通讯员唐兰荣 见习记者王慧

  爱国巷里,呵护历史;爱情巷内,洋溢甜蜜;安居岗上,巧解“乱麻”......在珠晖区粤汉街道安居里社区,这些看得见的服务、触得到的幸福,是“三高五区一跨越”建设的一个个瞬间,也是珠晖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安居里社区匠心独运,用心打磨党建“绣花针”,找准群众需求的“针眼”,用好“三化”治理的“针法”,穿起社区工作的千条线,“绣”出了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出安居岗、安居坪、安居巷、安居墙、安居楼“五个安居”的新图景。

  破与立

  老小区的“新治理”

  “有了门禁系统,今后车辆出入方便了,楼院治安也有了保障,这多亏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5月15日,居民周美莲拿出门禁卡刷卡后进入社区。

  安居里小区位于珠晖区中心老城区,一度成为让社区工作人员头疼的无人防物防、无物业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的“三无”小区。就如何改变这一“老大难”问题,“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给出了解决方案,对431户居民全覆盖走访,把里巷里的社情民意、居民诉求进行收集再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得到小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确定成立业主委员会、加装道闸门禁、加装围栏等为主要改造内容。看到小区装上大门、安上门禁,居民们赞不绝口。

  塑与变

  老巷子的“新模样”

  “这还是那个老巷子吗?”5月16日,记者沿着精心勾画的彩绘墙行进,看到不少情侣、市民在此散步拍照。在他们旁边,是爱情巷独特的设计,心愿墙写满了游客的美好祝愿,指示牌上的“我在等风也等你”等彩虹色标语治愈人心......众多元素无一不在呼应爱情巷的主题,处处洋溢着爱情的甜蜜。

  77岁的铁路职工谭运学和老伴朱慧坐在卡通小路墩上,手拉着手。彩虹般的色彩,让他们恍如回到了青年时代。“这个巷子弄得太好了,我们经常来坐坐,好像一辈子就在眼前晃来晃去。”

  去年来,安居里社区在推动“三化”治理过程中,将小区里紧邻的2条巷道命名为“爱情巷”“爱国巷”,将巷道文化嵌入社区居民生活中,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形成了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共融共生、传承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起承转合,真正起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产生了“命名一组巷、引领一群人”的蝴蝶效应。

  改与治

  老居民的“新活法”

  “我们小区真是大变样,车辆停放规范了,环境也整洁了起来,感觉非常舒服。”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唐荣钦竖起大拇指点赞。

  安居里小区是珠晖区远近闻名的老旧小区,仅1年时间,在各级各部门的统筹推进下,老旧小区完成了内部车位规划、路面改造、围栏安装等一系列治理,治愈了制约小区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多个“顽疾”。改造后的小区从“无章”到“有序”,居民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在“三化”治理中,安居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引领+创新服务”党建品牌,推选出8名楼栋党小组长,社区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合物业组建了服务内容涵盖矛盾纠纷调解、文体活动宣传、未成年辅导、扶贫帮困、创文巩卫等5支志愿服务队,协调处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释放基层党建牵引力、凝聚基层群众向心力、激活老旧小区改造内生力。

  改得完整,治得细致,安居里小区通过“改”与“治”,织就的是“五个安居”的新生活,织就的是“三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粤汉,织就的是和谐宜居的“锦绣画卷”。
【编辑:唐锦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