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怡海村:新风扑面来,日子比蜜甜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伍施施 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围

  “垃圾不要乱扔啊,才铺好的沥青路,我们得爱护一些!”

  “看到路上哪里有泥泞,请及时在村微信群里留言反映!”

  ......

  近日,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三名党员自发当起“清洁员”,一边驾驶洒水车冲洗地面,一边提醒过往村民爱护家园环境。

  当洒水车行驶至怡海村村部时,刚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回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晏滨穿上“衡阳群众”红马甲,也加入到志愿清洁行动中。今年春节后,怡海村启动村道“白变黑”工程,老旧的村道在村委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换上了“新衣”。自通车那天起,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便自发组织开展清洁行动,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每过一阵子,我们村就会有新变化。瞧,前面开过来的就是村里新添置的旅游观光车。”刘晏滨颇为自豪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村里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陆续改建了怡海大道、建设了文化广场、绿地园林也明显增加了......村庄美起来,不但让大伙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头换面,还吸引了很多城里游客呢。”

  忙活完,刘晏滨带记者参观了怡海大道。两旁手绘长廊包含"三观四德"等文明公约,给人以美、示人以警;爱心书屋,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爱意满满。特别是怡海“农耕文化园",里面藏品上千件,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有关,比如水车、石磨、煤油灯、抬盒、马灯、鸡公车等等,深度挖掘千年农耕文明。

  沿途,不少村民和记者“唠嗑”----“我们现在养成了习惯,都自觉把家门口搞得干干净净,自己舒服,看起来也美观一些。”“村里组建了篮球队、广场舞队和龙灯队,文化广场上时不时会搭起群众大舞台,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得很。”

  “既有形也有魂。”作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怡海村近年来通过村民议事、民主协商、屋场恳谈等方式,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环境建设中。如借助村部和民房外墙,绘制了以“传统文化+党建文化”为主题的约400平米的壁画长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孝礼义廉传统文化;成立“乡贤会”“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讲文明、树新风,涵养"志愿文化",激发正能量;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设立乡村爱卫专项资金,评选奖励“清洁户”,通过树典型带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得益于文化沁润,村民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加支持村里的统一规划。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衡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正在努力打造四大功能区,即荷花观赏区、瓜果采摘区、农耕记忆区、乡村休闲美食区,大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厨艺的在家里开起农家乐、休闲农庄,脑筋活泛又懂互联网的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农产品销往省内外,留守在家的老人也在村集体产业里找到了自己的岗位......”

  一眼可见的是,怡海村集体产业发展越来越好:种植百亩荷花,创办“同心果园”,兴建怡海农庄,集“田园、果园、游园”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已显成效,年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几十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村里吸引周边游客逾5万人次。


  ▲扫码观看视频。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