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大物流 建设大枢纽丨绘就蓝图,锚定枢纽经济新方向
衡阳日报5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文鹏)对接国家战略,加快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枢纽经济,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支点,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
《衡阳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已经绘就发展蓝图: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加快构建“一核、两群、多中心、末端节点全覆盖”的物流设施体系和“四主三辅”的物流辐射通道。到2035年,衡阳物流枢纽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成为辐射国内国际区域的物流产业发展平台和供应链服务组织中心。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关键看落实。下一步,衡阳该怎么做?
依托中心城区,着力打造“一核”两群”
“一核”即以衡阳国际物流港为实施载体的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衡阳市物流业发展的引领中枢和运行核心平台,是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和融入国家物流骨干网络的核心设施。
根据《规划》,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以政府投资平台企业为核心主体,组建运营国家物流枢纽的合资企业,实现国家物流枢纽的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比如,市城建投现在已经承担起了衡阳国际物流港的建设主体责任,将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据专家介绍,经过建设,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这个“核心”将具备多式联运、区域辐射和城市集中配送、口岸物流(国际化服务)等功能。它以红光物流园和衡缘物流园现有空间为基础,重点在东阳渡区域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东阳渡片区+衡缘片区”的布局结构,远期要将茶山坳区域纳入国家枢纽功能体系,不断增强枢纽的铁路服务能力。
除了进一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还将建立起一整套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衡阳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枢纽与枢纽间的资源共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借助这个大平台,让“核心”真正具备对全市物流网络高效调度、指挥能力。
“两群”即在中心城区依据功能定位分为南、北两个物流产业发展集群。白沙洲物流园、综合保税区物流中心、工业集中区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连片形成城市南翼产业集中发展区,侧重服务生产制造;雁城物流园、松木电商物流园、华辰物流园等连片构成城市北翼产业集中区,侧重生活物流需求。
服务县域和园区,形成“多中心”格局
为服务县(市)、园区生产生活,兼顾县域城乡配送集中组织与服务功能,《规划》提出,在县(市)域及重点产业园区配套物流中心,形成“多中心”格局。
作为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延伸至县域、产业园区的重要节点,“多中心”主要包括衡东台湾物流中心、衡山工业园物流中心、衡阳西渡产业园物流中心、常宁水口山物流中心、耒阳湘南物流中心等。
衡东台湾物流中心位于衡东县城北,规划用地104.5亩,为衡东经济开发区提供制造物流服务。同时,为衡东县提供城乡配送服务。
衡山工业园物流中心位于衡山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450亩,为衡山经济开发区提供制造物流服务。同时,为衡山县提供城乡配送服务。
衡阳西渡产业园物流中心位于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用地450亩,为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制造物流服务。同时,为衡阳县提供城乡配送服务。
常宁水口山物流中心位于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由聚逸物流园和志辉物流园共同组成,规划用地300亩,为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提供工业物流服务。同时,为常宁市提供城乡配送服务。
耒阳湘南物流中心位于耒阳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500亩,为耒阳经济开发区提供工业物流服务,为周边区域提供农产品流通物流服务。同时,为耒阳市提供城乡配送服务。
此外,结合未来各县(区)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在耒阳哲桥镇、衡东大浦镇、衡山开云镇、衡阳界牌镇、祁东归阳镇等地,预留物流设施集中布局用地,适时建设若干物流中心。
加速“快递进村”,推动“末端节点全覆盖”
快递送上门、生鲜寄到家,村民也能躺在家里“买买买”......去年,耒阳市“快递进村”的案例得到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未来,这样的情景将成为衡阳各个乡村的“标配”。
《规划》提出,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科技部农村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工程、全国供销系统“新网”工程、国家邮政局“快递下乡”工程等,全市将逐步构建完善的“市--县--乡(镇)--村”四级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实现“末端节点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是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新举措。”杨寒秋说,这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下一步,我市将紧扣运输和衔接两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持续推进交通和邮政快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交通建设项目、邮政快递业发展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提高农村寄递物流通达程度。
《规划》也提出,全市各个乡镇要改造或新建若干物流末端站点,搭建覆盖全市镇(乡)和行政村的物流配送网络系统,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品配送需求,逐步实现现代物流网络全覆盖。
打造“四主三辅”物流通道,形成内联外通大网络
“这批货的包装清洁度提高、破损率明显降低,到货时间也更好准确把握。”5月11日,衡阳爱洁科技公司通过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运输的40标箱小苏打,顺利抵达越南胡志明港。很快,该公司物流部部长罗建梅便收到了客户满意的反馈信息。
对于企业而言,最关心的是物流成本。罗建梅为公司算了一笔账:较以往公海联运的运输方式,铁海联运运输成本比之前降低了39元/吨。以公司一年出口越南产品总量6万吨来测算,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234万元。
开放、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正让越来越多的衡阳企业从中获益。我市于2020年10月开通中欧班列、2021年8月开通中亚班列,截至2021年底,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发出35列,发送1688个集装箱,总货重19482.2吨,总货值18516.36万美元。
“凭借优越的区位,我市在国内物流通道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较好的基础。”杨寒秋指出,我市下一步的目标是,依托“1118635”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大湾区半日达、国内主要城市一日达“快货圈”。
对于物流通道建设,《规划》提出,要打造“四主三辅”物流通道体系。即:陆上南北物流大通道(双向)、水运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陆上西南向物流大通道四大主干物流辐射通道,以及东向物流通道、西向物流通道、西北物流通道三大辅助物流辐射通道。
为此,我市将以建设“国家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陆地交通方面,加快衡阳铁路枢纽改造,推进南衡、吉衡、安张衡铁路建设,进一步强化衡阳中南地区铁路枢纽地位;加快推进祁常、衡永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东西联通、南北通畅的高速公路骨架网;贯通国、省干线瓶颈和拥堵路段,加快打造内联外通、优质高效的国、省干线连接网。
水运方面,不断提升湘江干流和耒水等支流的通航条件,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网络;加快建设内河集装箱港口设施,强化白沙洲、合江套、松木等港区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推进祁东归阳港千吨级码头、衡南云集千吨级码头等项目建设。
航空方面,加快完善航空货运物流设施,加快航空口岸申报,建设航空物流园,稳步发展航空货运,推动运输服务转型升级。
同时,我市将不断强化交通枢纽节点的通畅度,提升国家物流枢纽、专业物流园区和县域物流中心等对外交通能力,完善集疏运网络。比如,衡阳国际物流港、白沙洲物流园、综保区物流中心重点打通与白沙洲港区、京港澳高速复线的连接道路;空港物流园重点打通与G322、S219的连接道路;县域物流中心重点畅通与附近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港口、铁路货运站的连接道路。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衡阳“两客”智能监管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2021-04-23
- ·船山大道分段封闭改造施工2024-05-23
- ·两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024-05-23
- ·高岭小学9月开始招生2024-05-23
- ·衡阳抗战纪念馆,喜添新藏品2024-05-23
-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