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粮食安全、农村人居环境,第三场“局长通道”回应了……

       1日下午

       “局长通道”第三场开启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秦方进

       市商务和粮食局局长于德辉

       直面镜头,回答记者提问

       回应社会关切


       记者:现在大家对粮食安全都比较关注,请问我市是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的?

       秦方进: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国之大者”。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省政府把粮食安全作为真抓实干督查的一项激励措施。2021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自觉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中,我市粮食安全工作获得了全省的先进。但是粮食安全也存在一些不足,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粮食的保障能力比较弱,粮食产业的产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22年,如何抓好粮食安全,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抓好粮食“两稳”。一要稳面积,二要稳产量。稳面积,就是要确保粮食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稳产量就是粮食产量要达到310万吨以上。二是要抓好“两个要害”。一个要害就是种子,第二个要害就是耕地。种子,就是要推广优质稻,要大力推广优质稻,实现“一村一品”订单农业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耕地,就是要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片。三是要抓好“两化”。一是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粮食的机械化生产。要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和机械化的生产来解决“无人种地”的问题。


       记者: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生猪生产的恢复情况,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衡阳生猪生产和稳产保供的情况。

       秦方进:中央很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俗话说“猪粮安天下”,老百姓有饭吃、有肉吃,老百姓就稳定了,党委和政府就放心了。2017年以前,我市的生猪出栏量在700万头以上。后来,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产能一度下降,因为产能下降,肉价上涨,导致老百姓“吃不起肉”,通过2--3年的努力,到2021年,我们的生猪出栏量基本恢复到了700万头的水平,肉价开始下降并逐步平稳,老百姓吃肉就比以前便宜了。但是养殖户压力很大,因为养猪开始不赚钱了。那么新的一年如何保障生猪的供给?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要保证生猪的产能。要确保生猪的年出栏量在700万头左右,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在全省要保持领先的水平。二是要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要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抓好非洲猪瘟的防控,确保不出现新的疫情。三是要加强生猪全产业链的建设。要从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几个方面着力,保证生猪的供应,保证市场供给的充足,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肉,可以自由地吃肉。


       记者:去年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在衡阳召开,这说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广泛关注,请问衡阳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的?

       秦方进: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1年全国的现场会在衡阳召开,衡阳的经验代表湖南省向全国推介,得到国务院胡春华副总理的肯定,省委省政府也很满意。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衡阳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一。衡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我想有四个方面。

       一是推进标准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治理标准化的要求,在全市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全市按统一标准规范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四治”。即治厕、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就是改厕,厕所革命。“治房”,就是要拆除“空心房”,防止老百姓乱搭乱建。“治水”,一方面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自来水。另一方面就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治垃圾”,就是要防止老百姓乱倒乱扔。按照垃圾治理的原则,就是“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个县都要有垃圾填埋(处理)场处理垃圾。

       三是“四抓”。要抓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村规民约、乡风文明。要按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把规划编制好、把村容村貌设计好、把村规民约制订好,把乡风文明塑造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气质”和“颜值”。

       四是发动群众。要让老百姓参与,把各级党委政府要做的事变成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这些事情就好办了。


       记者: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至关重要,作为招商引资工作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助推产业强市建设?

       于德辉: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导,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聚焦招大引强。我们将积极衔接粤港澳,对接长三角,联通京津冀,创新专业招商、股权招商等方式,充分利用好“沪洽周”“港洽周”等重大节会,瞄准“三类500强”、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和衡阳优势特点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突出产业招商。产业兴则衡阳兴,产业强则衡阳强。要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头部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产业链招商活动,加快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推进项目落地。建立健全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充分利用“赋码准入、一码护商”和“五制一平台”,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对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科学调度、实时跟踪、严格考核,高效推进项目落地投产。


       记者:衡阳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口岸平台较为完善,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我市将如何继续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扩大开放平台的辐射面,进一步推动“强开放”,实现开放强市?

       于德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改革开放振兴衡阳,枢纽经济做大衡阳”的路径安排,因此,必须做好“强开放”这篇大文章,今天恰逢元旦新年,我们要用“强开放”,激活衡阳加快发展的澎湃春潮。

       一是立足大区位。衡阳有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沿海的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全国8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1118635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是华南的枢纽、湖南的“丹田”、湘南的中心。我们要把衡阳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的物流优势和开放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二是拓展大口岸。我们衡阳现在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等开放平台的城市。我们要加强与沿海沿边一线口岸的合作,依托广州港、盐田港等国际大港,加快打造衡阳国际物流港,积极申报航空口岸,加紧对接非洲和东盟,构建多元流动、多式联运、深度融合的大开放格局。

       三是实现大通关。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跨境贸易。推动沿海海关功能内移,加快通关便利化,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外贸企业发展力度,做大做强富士康、特变电工、华菱衡钢、五矿铜业等龙头外贸企业,精心培育优质中小外贸企业,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记者:我市商业综合体日益繁荣,多个城市商圈日趋成熟,在“十四五”期间,市商粮局将采取什么措施扩内需、促消费,助力衡阳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消费中心?

       于德辉: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是推动我市融入双循环战略,加快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基础。按照“双量齐升”原则,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确保市场主体和“四上企业”个数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加快市域交界集贸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市场体系,形成市县乡村立体消费格局,确保我市社零总额稳居全省第二。

       二是创品牌。擦亮“老字号”品牌,支持“老字号”企业与新消费平台深度合作,实现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唱响节会品牌,持续开展“衡阳汽博会”“新春购物节”“网上年货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创建美食之都品牌,举办“味道衡阳”之名店、名厨、名菜、名品、名菜系列评比活动,推动衡阳传统特色美食走向世界。

       三是转方式。推动消费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应用场景创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海外仓、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文旅、康养、配送等绿色消费,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打造幸福衡阳,全面提升老百姓的舒适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